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

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在素材例题的安排上,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口算或笔算)。

口算和笔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机渗透,没有刻意的区分口算和笔算的教学,使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及竖式计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将例题与练习贯穿于整个故事中,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乐学的情境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辨析、体验、感悟,真正理解“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为了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审读题意,交流理解”、“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交流理解,提升认识”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此,我创设了探索除法王国的.秘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出示:22个学生坐船过海,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让学生明确“最多坐4人” “至少”是什么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引入1、谈话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1)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

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

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

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

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3一、教材内容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三、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10÷4=38÷2=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

(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

(电脑显示:48÷5=9…3)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

(电脑出现回响掌声)4、课堂活动练习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4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