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目标】
1.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2.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检验是否相等。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2.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内容:
教师问:“你们都会算除法了吧?除法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回答:“算商和余数。


教师补充:“除法还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有余数的除法。


2.讲授新知识:
教师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下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教师说:“除法的符号是÷,读作‘除以’。

除法的含义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的大小一样。

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继续讲授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拿出一些物品,例如饼干、糖果等,让学生分别拿到相同的个数。

接着,教师说:“如果这些物品分成若干份后不能每份大小一样,就会有剩余,这时就需要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让学生举例子,然后教师将学生的例子展示给全班学生。

教师说:“如果有100个糖果,要分成5份,每份大小一样,那么每一份应该有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20个。


教师继续问:“那么最后还剩余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还剩余0个。


教师强调:“如果不能整除,会有余数。

例如,有15个饼干,要分成4份,每份大小一样,那么每一份应该有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最多每份有3个,也就是12个。


教师继续问:“那么最后还剩余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还剩余3个。


教师因此引入了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解释道:“用算式表示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有余数的式子,并核对答案。

3.练习:
教师将一些有余数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计算,并核对答案。

样例:
(1) 15 ÷ 4 = ____ …… ____
(2) 24 ÷ 3 = ____ …… ____
(3) 43 ÷ 5 = ____ …… ____
(4) 50 ÷ 8 = ____ …… ____
(5) 75 ÷ 6 = ____ …… ____
用有余数的除法,找一个范围内最小的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是3,商在范围内自行设定。

样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找一个在1~100之间的最小的数,除以9所得到的余数是3,商是多少?”
多组样例,例如“用有余数的除法,找一个在1~100之间的最小的数,除以7所得到的余数是6,商是多少?”
4.活动:
让学生完成一些小组活动,例如:
学生根据自己的接触经历,自己编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难题让同伴解决。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算式图片,然后让同伴来解决这道题。

学生在同伴帮助下,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有余数的除法求解。

【课堂小结】
1.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在完成商的整除之后,还存在一部分无法整除的计算数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除法的商,再将商乘以除数,这时得到的结果减去被除数,就是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的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有所提高,需要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求解的练习。

【本节课的收获】
1.学生能够正确表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2.学生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