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批注7.1溶解现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重点)2、理解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难点)学习指导(一)1、教师演示实验[7-1],学生观察后,口述实验现象,阅读教材,根据物质能不能溶解,将物质分为和两类。
2、学生阅读教材195页第二自然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完成以下空白。
(1)由一种或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而稳定的,叫溶液。
从定义可以看出溶液的特征:①②③。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3)根据溶液的组成填表④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质量= + 。
学习指导(二)1、阅读教材195页,了解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等;医疗上用的等;家庭生活中的、等,都是水溶液。
2、阅读教材159页知识视察后,回答:批注①溶质可以是固体,如CuSO4溶液,溶质是。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溶剂,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做。
与其他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地把水看作。
溶剂可以是水以外的其它物质如碘酒。
溶剂就是。
学习指导(三)1、悬浊液2、乳浊液3、乳化剂4、乳化作用练习1.(2014·周南部阳)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泥土C.白糖D.植物油2.某食盐溶液的上层密度为1.2g/cm3,则其下层密度为()A.大于1.2g/cm3B.小于1.2g/cm3C.等于1.2g/cm3D.无法确定3.(2014·湖南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天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易于操作B反应速率快 C.设备简单 D.不需加热6.(2013·北京平谷)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7.1溶解现象(第2课时)批注学习目标: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探究溶液导电的原因3、运用物质溶解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指导(一)1、提出问题,我们吃薄荷糖时,有凉爽感觉,你能知道什么原因吗?为此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NaCl、NH4NO3和NaOH三种固体溶解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2、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34、解疑:吃薄荷糖为什么有凉爽感觉?。
5、应用:①能自制“化学冰袋”吗?。
6、练习: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氢氧化纳7、(2013·江苏扬贺)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铰C.浓硫酸D.氢氧化钠学习指导(二)1、复习:铁、铝、铜等金属导电的原因是 。
2、提出问题:食醋、食盐水、饮料、酱油、蔗糖,能不能导电?3、实验,按7-4图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4、解释:①NaCl 是由 构成的化合物,当氯化钠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使氯化钠晶体解离,并生成能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因而氯化钠溶液导电。
②蔗糖水溶液不导电,因为在水溶液里蔗糖以 的形式存在的,设有可移动的 ,所以不导电。
5、结论:如果溶液中有 ,该溶液便能导电,反之,溶液中设有 。
该溶液便不能导电。
练习:1、(1)在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NaOH 或H 2SO 4的目的是 。
(2)食盐溶液能导电,这是因为( ) A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B 、住址中存在道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C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D 、在电流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2、(2013·山东滨州)向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人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3、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 化的关系”。
将NH ,NO 。
固体加人到水中搅拌,观 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NO :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批 注7.2 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重点)2、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指导(一)1、教师演示实验7-7,学生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课本上.2、阅读教材,理解记忆饱和溶液的概念后完成以下内容:(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溶液中已经有固体剩余,则该溶液一定是溶液,但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不一定,也可能恰好饱和,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关键看还能不能溶解该溶液的溶质,所以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其方法是加少量该溶液的,看从而来进行判断.(3)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这两个条件。
①实验7-7所得KCl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发现KClO3又能溶解,所以离开了一定量溶剂无法确定是否饱和。
②实验7-7所得KNO3的不饱和和溶液降温,又有晶体折出,成了饱和溶液,所以离开了一定温度这个条件,也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4)练习1、饱和溶液是指()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含100g水的溶液批注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3、(2006,南和)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t ℃时,蒸发少量水 学习指导(二)教师演示实验7-8,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204页空白后总结: 1、由(1)可以得出:饱和溶液 后,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由(2)可以得出:饱和溶液 后,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由(3)可以得出:不饱和溶液 后,可转化为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是将 蒸发,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从而有盐折出,这是利用减少 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的。
综上所述,填写以下空白: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5、练习:(1)现有50g 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可用 和 的方法使其饱和。
(2)现有KNO 3的饱和溶液,可用 和 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将一瓶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加人溶剂 C.倒去一半溶液 D.蒸发溶剂 2.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3.(20吸吸·重庆A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浒浓-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4.A 、B 、C 、D 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人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序号)。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向A 、B 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 中固体刚好全溶,A 中是否也全溶?批 注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学习目标:1、溶解度的概念(重点)2、认识溶解度曲线(难点)学习指导过程:学习指导(一)1、阅读教材溶解度概念部分,理解其含义,并完成以下空白。
(1)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的四要素:①提到某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温度是的;②溶剂量是 g;③溶液要达到状态;④单位是。
(2)理解溶解度的含义例1:在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指在℃时,水中,溶解 KNO3,就达到状态。
或者说是在20℃时,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 g的KNO3例2:在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KNO3就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在30℃时KNO3的溶解度是,若在100g30℃水中溶解45.8gKNO3,则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是,溶剂的质量是,溶质的质量是,若在100g30℃的水中放6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学习指导(二)1、阅读教材,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划分等级。
批注1.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20g 硝酸钾溶在100g 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20℃时,把20g 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把31.6g 硝酸钾溶在100g 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20℃时,把31-6g 硝酸钾溶在100g 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2.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
20℃时,在100g 水中加入40gNaC1,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A.140gB.136gC.100gD.36g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从上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4.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饱知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其含义是 ℃时,在100g 水里溶解蔗糖 g ,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批 注7.2物质溶解的量(第3课时)1.溶解度曲线的定义(1)如图所示为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①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②5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其含义是;③根据教材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④根据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列出三种物质名称),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氯化钠,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升高而,如硫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