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可编辑)(43套)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整书】省优获奖全套教案汇总

(Word可编辑)(43套)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整书】省优获奖全套教案汇总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

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

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共43套191页)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省优获奖教案汇总1.1 身边的化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要介绍家居、出行、环境、健康、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化学,本节又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充满着对化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加重要,采用增加趣味实验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观察身边的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现象,初步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练习用化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重点:化学课学习的内容难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法学法指导谈话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感受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1、进入九年级后我们要学习一门新学科—化学,你知道化学课学习哪些内容吗?有趣吗?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联系?教学过程阅读与思考观察实验,感受化学的神奇.举例说明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记忆化学课研究的对象.新课(一)、身边的化学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有关内容,思考:举例说明化学与我们的家居、出行、环境与健康、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教师演示趣味实验—魔点灯.活动三:教师演示【实验1-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二)、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有关内容,思考:(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学习化学常用什么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与家居、出行、环境与健康、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学生记忆(三)、几种元素符号写出几种常见需记忆的元素符号小结一、社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二、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怎样学好化学板书设计1.1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化学与家居二、化学与出行三、化学与环境、健康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几种常见的元素符号:氧元素(O)、氢元素(H)、碳元素(C)、钙元素(Ga)、铁元素(Fe).作业设计练习册:必做题:基础.达标;选做题:综合.提升教学反思1.2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是系统学习九年级化学知识的第一节课,化学学习中有很多的化学实验,学生虽然在物理和生物实验中接触过一些玻璃仪器,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及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学生还不了解,所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显得更加重要.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3、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4、通过练习操作,学会药品的取用、等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操作.5、通过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操作难点难点:药品的取用、教法学法指导阅读法、讲练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目标:导课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要求及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新课(一)、化学实验室规则(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三)、常用的化学仪器(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使用仪器:药匙、镊子.(2)、液体药品的取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化学实验室规则,重点强调“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2、重点强调“三不准”,剩余药品的处理及浓酸、浓碱的使用安全.介绍:集气瓶(广口瓶)、烧杯、胶头滴管、量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锥形瓶、玻璃棒、试管夹等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边讲边演示1、教师演示【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强调操作要领2、教师演示【实验1-3】,引导学生观察领会.强调: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思考:如果俯视、仰视会对读数有何影响?2、教师按图1-14所示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领会.强调: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3、滴管的使用教师按教师按图1-16所示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领会.强调: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也不可将滴管横放或倒持体会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体会、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的原因?如果不这样操作会造成说明后果?教学反思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材及学情分析物质的变化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也容易理解和判断,但化学变化的现象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生不容易理解,需通过一些典型的变化的分析和判断,加深对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学习,能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重点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会辨别两种变化难点难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观察实验,思考物理变化的特征填写教材上的空白.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两个例子学生观察、思考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思考:火柴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物质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时是物理变化吗?为什么1、活动一:教师演示:观察活动—喷雾写字活动二:观察活动—【变化1】、【变化2】、【变化3】、【变化4】、【变化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以上五个变化,强调:形状或状态;熔化与溶解的区别总结:(1)、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演示【实验1-5】和【实验1-6】,引导学生观察火柴、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燃烧过程中及燃烧后出现的现象,总结: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一般有发光、发热、变色等现象.新课一、物理变化二、化学变化教学过程思考1:为什么这几个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思考2: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电灯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演示【实验1-7】、【实验1-8】和【实验1-9】,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化学变化中一般会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讨论: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哪些联系?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包含了哪些变化?强调: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在化学变化中一般包含有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三、化学变化的特征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板书设计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物理变化二、化学变化三、化学变化的特征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及区别作业设计练习册:(必做题:基础.达标;选做题:综合.提升)教学反思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过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在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特别是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初学者很不容易理解,需要通过比较和多举例讲解学生才能理解.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认识探究物质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作用重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难点难点: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教学过程阅读教材20页上表格,思考物理性质包括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这些性质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子出示镁条、铜片、水等物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0页上的表格,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解释:这些性质只需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或通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设问:在我们没有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同学们知道镁条能够燃烧吗?它的可燃性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等新课:一、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将实验现象和推断结果填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演示【实验1-10】、【实验1-11】和【实验1-1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一)、观察与问题: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为什么会变黑?(二)、假设与预测:预测一:黑色物质是烟灰;预测二:生成了新的黑色物质.(三)、实验与事实:设计实验排除不是烟灰,是生成了一种黑色的新的物质.(四)、解释与结论:解释以上三个实验出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五)、反思与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可通过对生成物的鉴别实验去证明.(六)、表达与交流:铜+氧气氧化铜Cu O 2 CuO强调实验与事实是科学探究六个步骤中的中心环节新课:二、金属铜化学性质探究小结板书设计1、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物理性质五、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步骤:1、观察与思考2、假设与预测3、实验与事实4、解释与结论5、反思与评价6、表达与交流.作业设计练习册:(必做题:基础.达标;选做题:综合.提升)教学反思大家都来学化学教材分析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教学反思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空气的成分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点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难点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1、介绍仪器和药品的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1、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教学过程2、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2、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结3、通过所学内容,简单小结本节内容板书设计2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成分占0.03%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点重点:1.空气的作用.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难点难点:1.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通过练习的强化,学会区分1、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出示具体的物质让学生来区分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A、洁净的空气B、冰水混合物C、食盐水D、矿泉水1、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过程2、进行知识小结2、通过回忆和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小结2、知道空气的组成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小结3、通过所学内容,简单小结本节内容板书设计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物质纯净物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污染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实例和学生的自学,学生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使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会更进一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及污染物质的来源和危害.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其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重点空气污染物及危害难点空气污染物及危害教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阅读课本思考(1)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哪三项内容?1、通过学生自学,和对思考题的回答对所回答的问题进行评析1、知道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哪些,空气污染有什么危害,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教学过程1、填表下表是几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突出的危害含硫燃料的燃烧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设施氮氧化物汽车、飞机等尾气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造成酸雨;破层等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死亡等氟氯烃空调机破坏高空臭氧层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碳颗粒等)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引发咳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度降低2、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等. 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级.2、对学生的所作内容进行评价,分析2、完成检测题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物质构成的微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分子的特性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存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 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重点分子的特性.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解释填入书中空格内.( 点评文字解释表达的程度 , 注意表达的准确、简洁)[讨论] 完成教材第 43 页“讨论与交流”的两题. 由学生口头回答.阅读第 43页 , 教师做造当介绍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5】、【实验 2-6】、【实验 2-7】 ,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及时记录了解分子的特性教学过程1、概念一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2、特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很小(体积、质量)3、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4、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纯净物与混合物小结分子有哪些特性板书设计分子的特性1. 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2.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3.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作业设计必作:练习册第十页基础达标选作:第 11页综合提升教学反思物质构成的微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分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 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重点分子的概念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2. 在物理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3.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 ,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3 】、 [实验 2- 4], 再按 " 提出问题一猜测一讨论一解释 " 的程序进行活动 ,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