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六经辨证医案第2篇

伤寒论六经辨证医案第2篇

伤寒论六经辨证医案第2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开始每天发送一篇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经方医案,医案处方答案会在第二天发出,欢迎大家参与医案的讨论学习。

《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

医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伤寒论经典的条文,加深我们对经方的运用,也可以扩展我们的思路。

病案本来就体现出中医活的灵魂,因此在学的时候更要'活'学。

很多病案当中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路,至于其具体的用法,则可能因人因地因病情差异而不同。

书上说这个方子治疗某个病有效,你必须理解它为什么有效,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不会有效,问出几个为什么,才算学会了东西。

学习医案医话好比是进'大补',比较'滋腻',切勿贪多,要多多'运化'.
昨天医案答案:据证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5月3日: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时,大便通畅,哮喘已,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不明显,已不用西药氨茶碱等,上方继服三剂。

三诊1966年9月25日:出差来京,告知病情,两年来曾数次感冒咳嗽,但未出现哮喘。

按:本患者为支气管哮喘,三年来用中西药及手术治疗无效,关键是辨证不确,实用补治,方不对证,致使病长久不愈。

初诊时证的
特点:胸胁满闷,心中悸烦,汗出口干,大便秘结等,为少阳阳明合病证。

发病既不为外感所诱发,又无痰饮证候,尤其昼轻夜重,多属瘀血为害。

综合以上分析,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方证,故予两解二阳合病,兼以驱瘀活血,因方药对证,故服之而收捷效。

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

”本患者为瘀血实邪所致的哮喘,治疗应急速攻逐瘀血里实之邪,故用大黄、枳实、桃仁等峻厉之药,而以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等常药和之。

故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治疗瘀血里实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之哮喘,其攻邪速捷,但不伤正。

临床屡用此方药皆不用麻黄,而治疗哮喘屡见显效。

今天医案:
李某,女,58岁。

因胃脘部不适来诊。

患者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自述胃脘部胀闷不舒,食后尤重,按之柔软而不痛,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