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41999 (总第140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40 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陈培爱摘 要:广告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本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已有少量广告学的研究及教学活动。
此后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告学科在旧中国并没有自己生存的土壤。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广告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的广告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极大地提升了广告业的整体水平。
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并逐步与国际广告界接轨。
关键词:广告学理论;产生与发展;观念变革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广告学研究溯源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
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
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
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
这些都说明,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
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
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 狄尔 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
1903年,他编著了 广告原理 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 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 。
1908年,斯科特撰写了 广告心理学 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
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
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市场营销竞争的需要,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注重对市场规律的变化进行研究。
1912年,哈佛大学教授赫杰特奇访问了许多大企业主,在研究了他们的市场活动和广告活动之后,编写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其中对广告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告学逐渐从市场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1926年,美国成立了 全美市场学与广告学教员协会 ,对广告学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写出了一批广告学的教材和书籍。
如1926年哈洛德 广告文稿 出版,1928年威治米斯的 广告构图 问世。
随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开展了对广告学的研究,如英国等国相继出版了 广告学 、 实用广告学 等著作。
这一时期广告学术理论的发展,已由过去仅对市场营销中的广告策略和广告计划的单项研究,扩展为对广告中涉及的心理学、销售学、管理学的交叉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在雏形阶段,未形成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 广告须知 。
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
它译自美国的 How To Advertise 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 稿本为广告之魂魄 中认为广告是: 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
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 新闻学 ,全书共14章,其中把 新闻纸之广告 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
作者认为 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 。
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
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
他在1927年出版的 中国报学史 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认为, 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 , 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 。
他还指出: 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
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
他还强烈抨击了 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 , 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 。
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 广告学ABC 、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 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 广告经济学 、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 广告学 等。
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
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1983年6月,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
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
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
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 拿来主义 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
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 广告学 ,杨荣刚 现代广告学 ,赵育冀 现代广告学 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
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
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
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
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
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
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
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
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
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
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
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
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
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
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
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
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
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 现代广告概论 中,认为 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
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
程春先生1994年在 电视广告效果初探 一文中也指出 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
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
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
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
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如下看法: 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