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2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一、德国图书馆学 德国是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摇篮 1、1807年,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最早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名称, 表示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 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后缩写为《图书馆学手册》。 2、1886年,齐亚茨科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 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次年,出版了《图书馆学著作论文集》。 3、曾担任过德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米尔考在20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 《图书馆学手册》,分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 《论图书馆史》,目前仍然是德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基础教材 4、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图书馆学的杰出代表——卡尔施泰特。1954年出 版《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推动了图书馆学在德国成为一门独立发展 的学科。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三)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1926~1936年)



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 –1927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等15个国家的图书馆协会代表21人 在英国发起成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1929年沈祖荣先生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IFLA第一次年会; –1929~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三次年会(南京、北京、 青岛)。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1、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1)《图书馆服务的再设计:宣言》(P124) (2)《走向未来:后工业时代的图书馆情报服务 的基础》(P125) (3)《电子图书馆的神话——美国的图书馆事业 和社会变化》(P127) (4)《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P128)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二次高潮——新中国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二)图书馆“大跃进”(1958~1961年)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 经过1958~1961的四年“放卫星”,图书馆事业开始失控。 1962年以后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 方针。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四、印度图书馆学 (1)印度对图书馆学的贡献举世公认。主要由于有阮冈纳赞(1892— 1972)。 阮冈纳赞的贡献有: ●在图书馆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世界闻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 第三定律:每 本书有其读者;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 生长着的有机体 ●在文献分类研究领域发明了独特的“冒号分类法” 阮冈纳赞被称为“印度图书馆学之父” (2)1995年,格斯瓦米和考沙尔合作推出《现代图书馆学系列丛书》, 所列9种著作涉及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全部主题。继承了阮冈纳赞的精 神。

图书馆学教育 –1925年杜定友创办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 –1928年刘国钧、李小缘等创办金陵大学图书科; –1929年文华图书科独立成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二、三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新中国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标志:1957年《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颁布 时间:1957年~1962年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前奏:旧图书馆事业改造(1949~1952年)和 新中国图书 馆事业建设(1953~1957年)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与展望
(一)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1900~1911年)

第三阶段:各地照章奏设公共图书馆 1909年学部奏设京师图书馆; 1909年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设山东图书馆; 1909年山西巡抚宝芬奏设山西图书馆; 1909年署归化城副都统三多奏设归化图书馆; 1909年云南提学司叶尔恺奏设云南图书馆; 1909年浙江巡抚增韫奏设浙江省图书馆; 1910年广西巡抚张鸣岐奏设广西图书馆。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二、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标志: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 时间:1925年~1936年 意义:奠定了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 基本格局。 前奏:公共图书馆运动(1900~1911年)和 新图书馆运动(1912~1925年)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一、 两个时代



在这8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图书馆事业发生了三重变革: 第一重变革——图书馆所有制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从封建图书馆事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图书馆 事业变革 第二次变革: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图书馆事业向社会主义 图书馆事业的变革 第二重变革——图书馆技术方法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从传统手工操作技术方法向现代手工操作技 术方法的变革 第二次变革:从现代手工操作技术方法向自动化操作技术 方法的变革 第三重变革——图书馆性质的变革 从私有、封闭、专用向公共、公开、共享的变革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3、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P145) (1)文献传递 (2)存取与拥有 (3)书目共同体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引言: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和三千多年的中国图书 馆历史长河中,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事业不过是一 段十分短暂的历史,但是,它却是一段最为错综复 杂、最为坎坷曲折、最为起伏跌荡、最为精彩纷繁 的历史。在这百年历史中,始终贯穿着社会结构的 动荡与变革、充满着图书馆事业的兴衰与荣辱、交 织着中外图书馆学术的碰撞与融合、洋溢着中国图 书馆人的精神与梦想。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一、 两个时代 近代图书馆时代(清末~1949年); 现代图书馆时代(1949年至今) 八个发展时期 1. 公共图书馆运动时期(1900~1911年) 2. 新图书馆运动时期 (1912~1925年) 3. 近代图书馆兴盛时期(1925~1937年) 4. 近代图书馆衰落时期(1937~1948年) 5. 现代图书馆兴起时期(1949~1965年) 6. 现代图书馆停滞时期(1966~1976年) 7. 现代图书馆复兴时期(1977~1991年) 8. 现代图书馆黄金时期(1992年至今)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一)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1900~1911年)

第二阶段:疆臣主动奏设公共图书馆 1906年湖南巡抚庞鸿书奏设湖南图书馆; 1907年安徽巡抚冯煦奏设皖省官办图书馆; 1908年奉天总督徐世昌等奏设黑龙江图书馆; 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设江南图书馆。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二次高潮——新中国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一)《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图书馆学被列 入全国科学12年远景规划。 1957年9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批准颁布了《全国图 书协调方案》。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图书小组 –建立全国的和地方的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编制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五、美国图书馆学 一、理性主义的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捐助图书馆,促进了美国图书馆立法。 2、杜威在1873年创立《杜威十进分类法》(DDC),是世界上使用最 多的分类法;1876年发起费城图书馆员大会——是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的前身;创办美国第一份图书馆学刊物《美国图书馆杂志》。 被称为“现代图书馆事业之父”。 3、克特在1876年出版了《字典式印刷目录规则》,奠定了他在编目领 域的领袖地位,对20世纪图书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1901年,克拉克发表了《图书的管理》,,是图书馆学研究从“简 单的描述”到“深入的研究”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5、芝加哥学派 1928年芝加哥大学成立了具有博士学位的图书馆学院(GLS)GLS教 员….被称为“芝加哥学派”(P31),她影响了一代图书馆学家。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产生于1990年 (1)90年代初的研究高潮 Mercury;美国回忆、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以及DLI-2) (2)重要的图书馆论著 《数字图书馆》;《从古登堡到全球信息结构:网络化世界的 信息存取》;《信息组织的知识基础》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一)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1900~1911年)
第一阶段:士绅自发设立公共图书馆 1901年安徽士绅何熙年等在安庆创办“皖省藏书楼”; 1902年浙江士绅徐树兰在绍兴创办“古越藏书楼”; 1903年浙江士绅邵伯絅、胡藻青在杭州创办“浙江藏书 楼”; 1904年湖南士绅梁焕奎等在长沙创设“湖南图书馆”; 1904年疆臣端方、张之洞在武昌创设“湖北图书馆”。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日本图书馆学 1、1883年,近藤镇三翻译了《图书馆学》一文,主要介绍 德国图书馆学,是日本最早的图书馆学文献。 2、1892年,西村竹间出版《图书馆管理法》,详细论述 图书馆管理业务。 3、日本的图书馆学在二战以前就是欧美图书馆学研究的翻 版 4、津田良成在80年代初编写了《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奠 定了日本“情报学派图书馆学”的基本特色。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情报学派图书馆学发展很快,情报学 研究在日本已经成为21世纪研究的重点。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二)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涨(1912~1925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