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1、案主信息:郎某、男、39岁,情感性精神分裂症,无业
2、家庭成员
姓名关系年龄职业备注
郎xx 父子60 在家务农
黎xx 母子60 在家务农
袁xx 夫妻35 未知离家出走,无音讯
郎xx 女儿9 小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与家人很少交流
3、居住情况
跟附近的邻居相比,案主家所居住的楼房显得非常破旧,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是比较老的两层楼房,家里堆满了很多废旧的物品和衣物,家具较为简陋,家电比较破旧,居住条件很差。

(二)个案来源:
案主2005年4月因为精神健康出现问题被家人送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检查,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回到家中。

曾经患有精神疾病使案主失去了工作,和朋友也失去了联系。

妻子在他查出患有精神病时,离家出走,家中只剩下他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居住环境较差,家庭经济困难。

并且家人怕他出意外,出于关心常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不允许他外出。

案主情绪不
太稳定,病情反复发作,不肯吃药,甚至从2011年10月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

案主的父母到村委寻求帮助,希望社工能开导案主,使他能放弃轻生的念头,并且按时吃药,接受治疗,后经社工家访及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后经评估后确定介入。

二、问题分析
(一)案主经权威部门鉴定为精神残疾二级,发病前曾在部队当过年兵,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后在工作,后因一次交通事故,将一人撞成植物人,需支付大笔医疗费,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分裂;
(二)案主发病前比较聪明,表达能力比较强,但发病后变得孤僻,觉得大家都很害怕他,他怕拖累了家里而产生轻生念头;
(三)案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交际群体非常小,偶尔案主病情好点的时候,父母才会带案主外出,去村子周围逛一下之类的;
(四)由于家庭困难加上案主的病情,村民、周围邻居对案主及其家庭基本不理睬,案主父母亲比较自卑,没有自信心。

三、服务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缓解案主病情,引导案主及其家庭正视目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二)具体目的:
1、使案主情绪平缓,放弃轻生的念头,积极配合精神疾病的治疗,缓解病情;
2、通过联系爱心人士进行慈善爱心帮扶,解决案主部分家庭经济问题;
3、增加案主与家人正常的接触交流,案主与朋友、邻居的正常的交流,提高案主社会交往能力。

4、教育村民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村民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三)服务计划
1、案主家庭非常困难,需要赔偿给车祸受害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加上案主又出现这样的疾病,花去了不少钱,家中父母年纪大,还有女儿要上学,社工可以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或者上级政府、村委方面解决案主的部分经济困难问题。

2、邻居都不怎么理会案主及其家人,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给予案主及其家人情绪支持,增强案主家庭自信心。

同时,对案主邻居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

3、联系有关专家以及有经验的社工,给予案主更好的医疗建议。

4、通过组织与案主及其父亲参加社工组织助残郊游活动,缓解案主情绪,增强生活信心,并让案主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四、服务记录
日期联络方

接触人士访谈内容及达致成效
2011.10.8 面谈
案主及其
父母、女儿
了解案主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填写建档表格
2011.10.10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深入了解案主的发病原因以及尝试过的方
法,了解案主及其家庭的问题和需求评估是
否需要社工的介入
2011.10.25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跟进服务,加深对案主问题的了解,以建立
案主和社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2011.11.6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系统评估了案主的问题及需求,签署开案同
意书,开启个案服务,拟定服务计划
2011.11.25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给予村委支持,带来村委补助的2000元,加
强信任关系
2011.12.10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带来街道慈善总会的慰问品,加强信任关系
2012.1.10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了解案主最近身体情况,鼓励他自我肯定、
自我认同,肯定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

同时帮助案主家人改变对精神疾病的误解,
改善家长的处理方式,让案主的家人了解与
外界沟通对于案主的重要性
2012.2.25 面谈案主及其
父亲
给予案主医疗建议
2012.3.20 面谈案主周围
邻居
对案主邻居进行解释和游说,使他们学会理
解和包容残疾人,加入到帮助案主家庭的队
伍中来
2012.5.2 面谈案主及其
父亲
与案主及其父亲参加社工组织的助残郊游
活动,缓解案主情绪,增强生活信心,让案
主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012.5.20 面谈案主及其
父母
告知社工将结束个案,但是还会继续关注和
跟进,评估社工的服务满意度
五、案例评估
个案目标已基本达成,即案主精神健康问题得到缓解,已打消了轻生念头;通过慈善帮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案主家庭经济困难;案主
能与家人、周围邻居等正常交流;村民、周围邻居学会理解和包容残疾人,对案主及其家庭不再有偏见和歧视。

案主的精神分裂症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相比之前社工刚接触时,还需要用铁链锁起来的情况已经好很多,本个案的问题已经不单是案主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因此主要的引导者是父母亲,社工更多的是建议父母亲应该怎样面对家庭的困难以及给予家庭情绪支持。

六、专业反思
(一)社工精神残疾领域的社工服务专业知识以及精神残疾医疗知识欠缺。

社工本身在大陆才刚起步,社区里的精神残疾服务领域更加是欠缺经验,可借鉴的实务经验比较缺乏,毕竟对精神残疾家庭来说,康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和需求,但是社工在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医务知识缺乏,缺乏缓解案主病情的方法,很容易让案主家属对社工失去信心以及社工自己失去信心;
(二)社区精神残疾领域的社工服务,应更多的将侧重点放在家属以及整个家庭。

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人是不幸的,更不幸、更痛苦的是其家属,从刚开始的抱有希望,到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仍然没能康复后,家属的精神、经济压力一般都会都很大,感觉到自己的家庭似乎是最惨的家庭,会失去生活的自信心,因此社工经常性的探访、组织爱心人士以及义工等社会群体慰问、探访,这对家属的情绪支持和
树立生活信心很重要也很有效;
(三)社区精神残疾领域应该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社工做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

各种残疾金、困难补助金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社会大家庭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社区卫生中心的每个月定期给精神残疾人派药、社区里的各种健身器材、社区里的各种工厂可以提供手工加工等等,这些都是社工服务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很好的社区资源,精神残疾人可以通过健身、简单的手工加工来疏导情绪、缓解病情。

(四)社工应多组织精神残疾人家属之间、精神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家属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让家属交流治疗、照顾方法,还可以让家属看到自己家庭的不幸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家属得到情绪支持,获得生活信心;精神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相互之间倾诉、嬉戏,缓解紧张的情绪。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社区中建立家属资源中心以及残疾人手工坊,提供家属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