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头门施工技术交底

马头门施工技术交底

9)生产主管、技术人员、机手在施工中必须熟悉地层变化,分析偏斜变化,分析偏斜规律,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技术参数和开孔角度。
10)管棚打设长度与设计长度误差不得大于200mm。
2.2环框梁施工
在环框梁范围内的基底素砼垫层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钢筋的绑扎施工。钢筋绑扎以前需进行植筋施工,植筋须注意植入深度不少于20d,外露钢筋预留35d长度。环框梁模板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浇筑混凝土使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洞口环梁及边墙采用C30模筑砼,主筋保护层厚度40mm。所有钢筋的接头焊采用焊接,双面焊缝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0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小于0.8d。内衬墙竖向筋及水平筋微弯后,锚入环框梁长度均为≥700mm,并伸至环框梁内弧面处。所有箍筋间距@150系指沿环框梁中心弧长布置。环框梁施工放样时,如需外放适量的预留变形量,必要时,第三道砼支撑(腰梁)可适当上移。由于隧道纵坡较大(0.0489),施工时与初衬纵向连接筋相接的钢筋接驳器与其锚筋均须倾斜布置。
(11)灌入HSCA时,不要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万一发生喷浆伤害眼睛,如溅到皮肤或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或请医生处理。
(12)运输、保管过程中,严防受潮,如发现破袋,应停止使用。在不开袋、不受潮的情况下,保存期为一年。
(7)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现场工作人员禁止大声喧哗,进行高噪音施工或使用机械设备前必须经项目部管理人员许可。
(8)施工竖井、中层板、运输通道周边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止意外摔落伤人。
(9)凡是下井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提升土方、竖井下料时,井下必须有调度员与井上司机保持联系,防止信号不清意外伤人。
(10)HSCA人工搅拌时必须佩戴乳胶手套,填孔时佩戴防护眼睛。
马头门施工方法:超前大管棚施工——环框梁施工——破桩——打设桩间超前小导管——格栅施工——导洞开挖
2.1打设超前大管棚
(1)超前大管棚采用Φ108热轧无缝钢管,长度12m,壁厚8mm,间距3500mm,设于拱部,沿开挖轮廓外布置,管口中心外放至开挖轮廓线400mm,外插角均为1°,管内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施工过程中要有可靠的上下爬梯。需搭设操作平台时,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经项目经理部验收后方可使用。
(4)在洞下处标出邻近降水井与风道的位置关系,锁脚锚杆施工时应避开降水井位置,以防破坏降水井。
(5)电焊工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持证上岗,非电工、非司机禁动各种机电设备。
(6)洞内要பைடு நூலகம்持良好照明,导洞内必须使用安全电压,防止漏电伤人。
(3)水泥钢材等均有出厂合格证,并进行有管的质量检查试验,吧合格不得使用。
(4)认真做好各工序的施工原始记录,严格签字验收,严格按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5 安全控制
(1)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短开挖、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理,做到随挖随支。
(2)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等常规监测项目必须认真监测,掌握第一时间的监测数据,指导开挖频率、格栅间距、上下台阶间距和注浆情况的控制,并及时反馈信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3.2沉降监测控制:由第三方监测随时通报信息,根据沉降量等级起动应急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3.3收敛变形监测:隧道形成整体后每5m~10m设一组收敛监测点,每天监测1~2次,7天后每天1次,15天后2天1次。
4
(1)测量点必须经过专业负责人严格符合签字后,方可施工,马头门各部分的标高要准确。
(2)马头门施工应该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
(3)管棚由施工竖井打入。
(4)管棚施工工艺:
1)外挖:用专用开挖孔钻机开出长约300mm-1000mm的Φ127孔位,然后预埋Φ127的孔口管。
2)成孔:用Φ108×6mm钢管做钻具,前端有导向探头的导向专用钻头,采用泥浆护壁,利用有线导向仪监控,随钻进加尺(方位、角度发生变化时,随时进行改正),将棚管依次打入。同时将钢管接口焊接严密,直至达到设计长度。
空压机2台
风镐10台
气割2套
格栅安装
喷射机1台
搅拌机1台
电焊机4台
1.3 材料计划
制作好的格栅(钢拱架),提前一天进场,现场材料堆放、保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严格执行。
1.4风险分析
1.4.1由竖井进入主隧道暗挖段,马头门处施工是一道关键工序,本段地基土分布较均匀,性质变化不大。
1.4.2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控制上层土塌方。二是控制砂层塌方。
1.4.3对砂层防坍塌施工采用加密双液浆施工,注浆施工的加固效果直接体现在开挖掌子面上不坍塌,注浆效果明显。
1.5施工进度计划
马头门施工主要的工程量是破桩,2#竖井导洞破桩3天第4天为隧道正常施工。
2
在距离马头门位置1米处,调整隧道格栅步骤,保证1米内有三品格栅,形成一道加强圈梁,保证洞口稳定。具体步骤是:中导洞上台阶先破除4根桩,从上台阶拱顶破除后将1单元、2单元钢架按照高程中心位置,安装到位。将3单元、4单元、5单元分步进行,下台阶封底,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梁肢体连接筋网片,按要求搭接焊,挂好网片进行喷射混凝土,使中导洞形成稳定的肢体。建立三个监测点,监测顶部下沉和边墙收敛。
隧道初衬背后注浆:格栅架形成整体3m后,安装一组背后注浆管,左右交错预埋在格栅架后与土体内200mm,格栅架形成整体5m以后开始注水泥浆液,注浆压力为0.4~0.6Mpa。
3
3.1高程中线控制:由测量工值班控制1#点与2#点控制点高程,随着坡度调整格栅高程。中心线由测量工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检查控制,即时修正偏差值。
2.6格栅安装顺序
先施工1单元、2单元钢架,是隧道施工最关键的一步,隧道高程,隧道中心线都决定它的施工位置。1单元、2单元钢架必须用螺栓先连接一体再安装,测量确定好中线及高程,用锁脚锚管定位焊接。土质好的位置打一根锁脚锚管。土质差、不稳定土层打2根锁脚锚管固定。
格栅钢架相互连接位置:一榀格栅分7个单元组成。
2.4.2 HSCA破碎剂选择及搅拌
根据现场温度选择HSCA-Ш,适用温度为-5℃--10℃。
水平孔用HSCA的水灰比为0.23~0.26,人工搅拌成均匀的浆体,不得有结块。5℃以下施工可用40℃左右的水拌和,也可在拌和水中加入0.5%~1.0%的激发剂。
2.4.1 HSCA充填
充填前必须将孔清理干净,不得有水和杂物。对于水平孔需要将干稠的胶泥状HSCA搓条塞入孔中,并用木棍捣压密实,并封堵孔口。搅拌后的HSCA浆体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否则流动性及破碎效果降低。
2.3打超前小导管
打加密超前小导管,在桩间土体打入小导管,拱部1500沿着格栅外200~250mm打一排,间距为150mm一根,小导管尺寸为Φ42×3.5mm、L=3.5m。注入水泥浆液、水玻璃浆液,注浆配合比为1:0.8,注浆压力为0.8Mpa以上。完成注浆后再破桩。
2.4破桩要求
破桩方法是在小导管下200mm,截断混凝土桩2m,就是沿着格栅1#钢架和2#钢架位置破除。要快速封闭土体、安装格栅,力争破除后6小时喷射完混凝土。前三榀格栅必须相互连接同时与桩筋连接和小导管焊接。与小导管焊接用Φ20钢筋弯成拐子形,焊缝为200mm。
开挖过程中要求:上下台阶掌子面纵向间距不小于5m;左右导洞外侧下台阶掌子面与内侧上台阶掌子面纵向间距不小于20米;中导洞下台阶掘进20m后,方可进行左导洞外侧台阶开挖;左右导洞内侧台阶开挖时,需保证该段中墙已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右导洞内侧上台阶掌子面与左导洞二衬最前端纵向间距不小于15m。
施工过程中应个台阶应环形开挖,留核心土,保证掌子面稳固,以免隧道开挖面塌方等危害。左、右导洞上台阶施工前,必须先打设Ф42超前小导管,存在砂层时,进行预注浆,待满足加固要求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施工中如发现工作有失稳现象,应及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设锚杆、架钢支撑等加强支护。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暂时停止开挖,加强临时支护,以便适应调整工序安排。
开挖哪个导洞就破除哪个导洞位置的围护桩。
砼桩截断采用HSCA高效无声破碎剂。
施工工艺:围护桩钻孔——HSCA破碎剂搅拌——HSCA充填——养护
2.4.1围护桩钻孔
钻孔采用水平孔。
孔径30—50mm;孔距5d—6d;孔深0.9H;排距0.6d-0.9d、最小抵抗线250mm。
对钢筋混凝土宜靠近钢筋里层密集打孔。(间距15-20cm),先将钢筋保护层胀裂,露出钢筋后剔除箍筋或分布筋,再步孔用HSCA破碎。对于对于多排孔破碎,先灌最外一排,10-15小时再灌第二排,如此类推。
3)施工工艺流程:三通一平→人员配备进场→铺设“H”钢轨道→设备组装调试→埋设孔口管→调试钻机(方位、倾角)→钻具组装进孔→冲洗液循环→导向钻进→回次加尺(接线接口补焊)→孔斜测量→导向钻进→直至设计深度终孔→取回探头盒→管内及环状间隙注浆→移至下一孔位(为防止土体扰动,宜间隔孔位钻孔)。
4)管棚单孔开孔间距为0.35m。开孔孔位偏差≤±500mm,若须移位,应调整开孔角度进行回归。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1施工管理、人力配置
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值班管理,24小时不间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2名,马头门开挖人员20人。
1.2机械设备
马头门施工过程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破马头门机械和格栅(钢拱架)安装机械以及其他辅助设备,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保证施工工期,拟投入一下设备:
部位
机械
破马头门
5)开孔孔位距隧道开挖线设计为400mm,不允许向内偏斜。设计向外偏角(放射角)在0.1~0.15º范围内。
6)管棚的偏斜应控制在5‰以内。
7)为了保证连接的同轴性,每根钢管都必须加设4mm丝扣,采用丝扣连接。丝扣连接一定要拧紧、到位、然后加焊。
8)终孔后,管棚的注浆压力要控制在0.6~0.8MP之间,注浆压力不宜过大。注浆量以出浆口流出水泥浆为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