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127-200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93)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2、《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13、《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14、《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1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技术规范》GBTB10108-200216、《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17、《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1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1.2编制原则1、以科学管理和措施保障的有效实施,确保实现本工程所要求的质量、安全、环保目标和工期。
2、方案编制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环境特点、工艺重点及施工难点。
3、充分发挥技术实力、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及项目管理优势。
4、以总体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主要施工项目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作为施工方案的重点内容。
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北京地铁十号线车道沟站~长春桥站区间暗挖工程,左线隧道为K53+910.459~K54+129.898(219.439米),右线隧道为K53+864.109~K54+129.898(265.789米)。
本工程施工竖井采用区间盾构竖井。
2.1.1场地位置车道沟站~长春桥站区间位于京密引水渠西岸,区间由车道沟站出发,沿蓝靛厂南路及路西新建绿地向北,经远大南一街丁字路口达到长春桥站。
车~长区间示意图2-1-1盾构竖井位于车道沟桥北,蓝靛厂南路西侧绿化带内。
北侧为水源三厂水井院,东侧紧邻蓝靛厂南路辅路。
2.1.2构筑物及地下管线1、竖井东北侧有三座水源井,距离基坑围护结构最近的水源井距离约27m,水源井编号340#(产权归属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水源三厂),无需保护。
盾构竖井周边环境平面示意图2-1-22、蓝靛厂南路辅路人行步道下有一条南北走向军缆,与进出现场道路相垂直,需铺盖钢板保护。
3、基坑围护结构西北角斜穿三条直埋电缆,需悬吊保护。
4、基坑北侧有一座箱式变压器,位于盾构始加固段,无需单独保护。
具体详见“盾构竖井周边环境平面示意图2-1-2”。
2.1.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2.1.3.1工程地质马头门位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卵石⑤层:杂色,密实,湿,最大粒径不小于290mm,一般粒径20~60mm,粒径大于20mm颗粒物含量约为50~70%,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辉绿岩、安山岩、硅质白云岩,砾石、中粗砂充填,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层底标高34.06~34.17m。
2.1.3.2水文条件地下水类型为层间水(三),水位埋深31.15m,水位标高26.12m,含水层主要为卵石⑦层,观测时间为2009年3月16日,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以人工开挖和侧向径流方式排泄。
地下水位距离竖井基坑底面(35.583)9.463m,因此竖井施工无需进行降水。
水文地质构造详见下图2-1-3。
地质纵剖图示意图2-1-32.2 工程原因及概况由于竖井南侧区间为暗挖区间,暗挖区间施工前需在竖井结构预留暗挖洞口,如下图所示:竖井暗挖洞口示意图2-2暗挖洞口需进行马头门施工。
马头门施工前必须在竖井二次结构施工前(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暗挖隧道拱顶沿拱部120°环向打设超前小导管,通过超前导管向地层压注改性水玻璃,进行地层土体加固,以确保暗挖施工安全。
第3章施工部署及方案设计3.1 施工部署3.1.1 施工总体目标1、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2、安全生产目标:无责任重伤、亡人事故发生,杜绝重大责任机械设备事故、坍塌事故、火灾事故,杜绝责任交通事故。
3、文明施工目标:以《北京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及公司有关安全文明要求为标准,确保“达标工地”,为公司赢得声誉,为业主增光添彩,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3.1.2 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3-13.1.3 材料机械准备主要材料:1、超前小导管Q195 4*6 52根(L=5米),2、水泥、水玻璃(配比2:1,用量依实际注入量确定)。
主要设备:1、风镐 C-10A2、注浆泵JZB-2型3、砂浆搅拌机 LG—3004、电钻机:KA114。
3.2主要设计内容作为隧道暗挖结构工程马头门是一个局部受力部位,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同一竖井内的马头门不能同时开门,先开的马头门进尺达到全断面封闭30m后再开下一个马头门。
3.3主要施工方法竖井二次结构施工前(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暗挖隧道拱顶土方开挖到暗挖隧道拱顶时须沿拱部120°环向打设超前小导管,确保马头门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超前导管向地层压注改性水玻璃,加固地层。
超前小导管为φ42mm,小导管端头成锥型,四周打8~10mm孔洞,环向间距0.2m。
由于盾构竖井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围护桩,故马头门位置小导管从上到下分三层打入(见附图《马头门位置超前小导管示意图》),长度为5米,纵向间距为200mm(中对中),横向间距见《马头门超前小导管展开示意图》;仰角8°~12°。
隧道内小导管从第二排起为单层,长度均为2米,仰角12°~15°。
3.3.1超前小导管施工1、小导管加工制作2、小导管安装小导管采用电钻钻孔,打入时用风镐锤振入。
3、浆液选择、配制及注浆设备a、浆液的选择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及图纸设计要求浆液选用改性水玻璃浆。
b、浆液参数注浆压力为0.3~0.5MPa。
c、注浆工艺注浆管联接好后,注浆前先压水试验管路是否畅通,然后开动注浆泵,通过小导管压入地层,注浆工艺详见下图。
4、注浆关键技术措施a、严格控制配合比与凝胶时间,初选配合比后,用凝胶时间控制调节配合比,并测定注浆固结体的强度,选定最佳配合比。
b、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终压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压,保证浆液的渗透范围,注浆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结构变形、串浆、危及地下构筑物、地面建筑物的异常现象。
c、注浆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配浆及注浆方案,确保人身安全及浆液质量。
第4章质量管理措施4.1 质量目标在暗挖马头门工程中,应以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严谨的质量体系来保证工程质量。
确保本工程满足《合同条款》以及《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规定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4.2 质量控制1)工程质量严格按照本工程制度,并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施工方案执行,严格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控制施工。
2)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坚持自检制度,坚持质量双检制、隐蔽工程签证制、质量挂牌、质量讲评、质量奖罚制、质量事故分析等制度,对作业人员坚持定期质量教育和考核;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施工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各类工艺和技术质量标准细则。
加强质量教育活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计划;关键岗位、关键工种先培训后上岗。
并配戴上岗标志牌。
实行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强化质量自控能力;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落实技术、质检人员工点质量责任制。
3)技术控制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与标准学习;择优选配专业施工队伍;规范施工操作;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监控、观测、试验。
1、超前导管和管棚支护、注浆加固施工中,钻孔的外插角允许偏差不大于5‰,钻孔由高位孔向低位孔进行,钻孔的孔径控制在比钢管直径大30~40mm。
施工中遇到卡钻、塌孔时注浆后重钻。
钻孔合格后及时安装钢管。
2、注浆的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并密实。
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根据试验进行确定。
注浆结束后检查注浆效果,不合格的进行补浆。
注浆的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开挖。
注浆的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及超出有效注浆范围。
4)原材料质量控制⑴采购、存放、发料措施材料由项目部集中采购,采购前对供方进行评定,选择合格的厂家购料。
所购材料必须附有说明书、合格证、技术检验证等质量证件。
购料计划须经审批,合同上表明质量标准、材质等方面的要求。
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取样送检和发料制度。
⑵试验检测保证措施以试验室为中心,通过试验检测使进入工地的材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审核,作为确定使用依据。
第5章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5.1 安全保证体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施工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实行“事故易发点”控制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生产。
5.2 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分工⑴、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管理部门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部及施工组设专职安全员,建立安全责任制,对现场违章及时纠正。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
安全管理机构图 5-1⑵、施工安全措施①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及安全措施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制度。
②配备必要的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和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③施工完毕,未用完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入库。
⑶、消防措施①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对职工进行消防教育训练,熟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②现场设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定期进行防火检查。
③施工现场有明火作业的,必须开具用火证,方可施工。
④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格控制火源。
⑤搬运地严禁火源火种。
⑥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特别是材料库配足灭火器材,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5.3 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上岗工作前严禁饮酒。
2、施工现场出入口设有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设专人监护,以防伤害行人。
3、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装置、设施和安全标志齐全。
4、加强用电管理,所有带电机械设备按规范要求设置,并有防雨措施,电动设备安装触(漏)电保护器。
5、加强机械设备检查、维修、保养,不得带病工作,严格操作规程。
6、钻孔中遇到障碍,必须停止钻进作业,待采取措施,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钻进,严禁强行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