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史前艺术】(prehistoric art):指在有文字可考历史前的艺术。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及法国南部拉斯卡的岩洞壁画。
【古代埃及美术】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
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
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做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
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
由于担心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
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
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
古代埃及美术具有平面性、装饰性和高度程式化的特点。
【古代希腊美术】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该从古希腊开始。
希腊美术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也被视为爱琴美术的延续。
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
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公民自认为希腊人外,很少有人像雪莱那样以哲理的想像认为自己是希腊人。
那么究竟谁是希腊人呢?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
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立克人和爱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
后来创造出许多雕刻艺术杰作的希腊人正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可谓名副其实。
希腊三面临海,北面连接欧洲大陆。
境内多天然良港,可以经过地中海通向世界各地,为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内陆多山,土地贫瘠,但是盛产大理石,为雕刻艺术提供了极方便的物质材料。
到了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蛮族入侵的严重破坏。
但不屈的希腊人在这块曾经有过丰厚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真正始祖。
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的国家,各自为政。
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
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光荣,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
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斯说:“我们是爱美的人。
”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斯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
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
它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古罗马美术】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马其顿希腊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历经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
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作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据说当时罗马城人口只有6万,而劫得的希腊雕刻艺术品却有几十万之多。
正如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所言:“被俘的希腊反使蛮族主人成为俘虏,她把艺术带给了粗野不文明的拉丁姆。
”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
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腊的,只不过改个罗马名而已,如对美与爱之神,希腊人称阿芙罗狄德,罗马人称维纳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
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
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
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是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
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人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
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
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希腊人则通过身体姿态动作来传达,所以罗马雕像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而希腊雕像的生命充满身体各个部分,即使只剩下断臂残躯,仍然能给人以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中世纪美术】中世纪是专指欧洲封建社会,一般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
但在艺术史上通常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恩格斯说过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
作为欧洲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政权和基督教合一的统治,基督教成了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唯一寄托。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巴勒斯坦地区。
由于奴隶主对广大奴隶阶级残酷的统治,广大人民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在愤怒与绝望中转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寄托于救世主,因此人为地创造了一个上帝。
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诞生了。
基督教的教义是由耶稣及其门徒在巴勒斯坦创建的。
那么上帝在人间的化身耶稣是什么样的人?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生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他们都是牧人、渔民和孤苦无靠的穷人。
追随耶稣到处布道,宣扬基督降临人间是拯救人类建立幸福的“天国”;宣扬上帝最后是要审判和惩罚恶人,奖赏善人的。
基督教一经产生就具有强烈的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倾向,因此他们受到严酷的镇压,直到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它就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自基督教被宣布为国教以后并与政权合二为一,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被认为是上帝的代理人,国王只是教皇的奴仆,而政权也就成为教权的奴仆。
这个社会现实必然决定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教会和封建统治者利用艺术为他统治的精神工具。
麻痹人民毒害民众,充当了宣传教义形象手段,所以历史上把充满教会思想和内容的中世纪美术称作“基督教美术”。
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
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
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是由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 年)为表征的,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
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从拜占庭灭亡时被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光辉形象。
人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
实际上新兴资产阶级召唤古希腊的亡灵并非是要重建奴隶制文化,而是借用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需要的科学、哲学以及人文主义的艺术;是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外衣,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现代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意大利作为古罗马的后代,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发生发展,尔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形成一些既有佛罗伦萨艺术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画派。
除强大的佛罗伦萨画派以外,达·芬奇到米兰为米兰大公服务,形成米兰画派;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到罗马为教皇服务,形成具有纪念碑气势,象征宏大、有力为其特点的罗马画派。
到16世纪,禁锢森严的威尼斯在佛罗伦萨辉煌之后,捷足而登上文艺复兴艺术的巅峰的最后一位大师,公认是丁托雷托。
意大利文艺复兴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晚期。
初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自乔托始到波提切利止;盛期主要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成就为标志;晚期则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著称。
佛罗伦萨之所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首先在于它的地理自然条件,它位于阿诺河层,是水陆交通要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达;有深厚的古罗马、中世纪文明基础;社会各阶段对艺术的需求,尤其是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统治者提倡和保护艺术创造,这些因素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它在艺术观念、艺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的内容仍以传统基督教的《圣经》故事为题材,但自乔托开始,画家们努力探索如何将世俗现实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创造中,把神从神坛上拉到人间变成凡人,使自己塑造的宗教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