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给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次贷危机中显露出金融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加强金融创新各环节的监管对于
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至关重要。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政府
“缺位”的分析,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
: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政府监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逐步放松监管,金融行
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以远期、期权、期货、掉期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
大量出现。
金融衍生品实质上是一些特定的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依赖于基础资
产的价值。
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现货或基础资产的生产和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已达到同样重要的高度,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已成为
衡量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
因为金融衍生品利用更加灵活多变的
合约方式,将原本集中的风险分散化并且转移给偏好风险的市场投资者,促进了
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虽然金融衍生品是为了分散风险或者说将风险解捆,但是从整个衍生品市
场来说,整体风险并没有降低,相反随着市场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其他市场上的
风险间接或直接的转移至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呈现出一种积累性的
增长。
如果在风险控制、监管的环节稍有差池,这种风险就会变成一种现实上的
灾难。
2006年末初现端倪的美国次贷危机先是在本土演化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其他市场2008年形成灾难性的全球经济危机。
可见对衍生
品市场整体风险的把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一
个初级发展阶段,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认识到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从制度设计的源头上做到防微杜渐,以促进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众所周知在美国,强大的内需保证着GDP的稳定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而美国银行宽松的贷款制度正是美国居民实现这种超前消费的制度基础。
住房作为居民一项重要的支出,大部分人都选择长期贷款。
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并不稳定,还贷能力很低,即次级信用贷款者。
而银行
之所以会贷款给这部分人,是因为当时房价很高,即使借款人无法还贷款,也可
以用房屋来抵押,拍卖或出售来收回贷款,并且银行主动将其发展成MBS、CDO、
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
这些产品的潜藏风险很大,因而收益率也高。
由
于具有风险对冲工具CDS,CDO被评级公司冠为AAA级债券,获得了全球对冲基金和各大金融机构的青睐。
房价不断上升,以住房按揭贷款为基础的CDO 的高回报率也自然得到保障。
持有CDO的基金组织和金融机构见获利如此丰厚,
纷纷通过杠杆融资,反复向大银行抵押CDO,将获得的资金再度投入CDO市场。
2004年上半年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利率,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大幅提高了抵押贷款成本,次贷的债务人无力偿付本息,被抵押的房产由贷款公司大量作价变现,美国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引起连锁反应,贷款公司背
负巨额不良资产,MBS和CDO的回报失去保障,信用评级被降低,基金、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严重缩水,发放杠杆贷款的银行损失惨重,最终酿成危机,进而
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金融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化,为发
展依托金融领域对冲和风险管理需求而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衍生品形态的发展过程分析。
自1990年开展期货交易以来的近二十个年头里,期货市场发展经历了蓬勃发展、清理整顿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
其间衍生品种类十分丰富,涵盖了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能源、金融等众多领域。
在2005年5月推出债券远期交易后,又陆续引入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
汇掉期和货币掉期等衍生品,交易量逐渐增长。
根据衍生品的形态,远期、期货、
期权和掉期这四大类在我国得到了良好持续的发展。
从外汇和本币衍生品的发展过程分析。
人民币汇改后,2007年8月份人民银行即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覆盖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
等五种外币币别。
2005年4月人民银行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交易量逐年增加,并于2007年9月,又推出了远期利率协议的业务,本币衍生品的创新步伐也是
明显的。
从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分析。
不仅国内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在衍生品市
场中活跃,随着金融市场逐渐全面对外开放,截至2007年底己有近百家外资银
行及其分支机构获得全面经营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牌照。
1.树立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
上世纪末一些发展中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的加
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是与之相关的市场监管制度却没有跟上改革的脚步,市
场经济体制下的风险彻底的暴露出来。
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说明
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管制一旦放开,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风险就
会显露无疑进而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灾害。
因此,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
程中,我国政府应始终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首先应从立法层面上紧跟现实需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对恶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其次,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应实时关注银行体系的运行状态,运用各
种调控手段对市场加以干涉;再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应
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行动,落实政府的调控意图;另外,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坚持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研究明确了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如何影响的基
础上,政府应引导性地、层次性地实施对策,坚持在金融市场开放后我国金融体
系必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高度协同监管体系
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相关主
体共同参与并且协同监管,真正建立起市场参与者自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
方面协作的管理模式。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政府监管这一方面:首先应加大对经纪
机构的准入监管力度,经纪机构只有向监管当局申请取得与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条
件的批准后,才能进行交易,这样,监管主体就成交易者的“代理人”,站在维护
交易者利益的立场上行动,以交易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行动基准;其次应强制性
信息披露机制,一规定衍生品信息披露的内容,二规定衍生品进行信息披露的时
间和格式,三规定衍生品披露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独立审计。
同时,我国政府还
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更多时候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风险
会更加的难以控制。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楚知道了金融衍生品在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破坏力。
我国的金融体系尚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尤其
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加需要社会各个部分的共同努力。
对于机构和个人来说,任
何人对于自己的投资风险都要有承担破产的责任,任何金融工具都不能破坏这个
基本原则。
对于政府来说,严格监控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同时促进银
行自己监管逐渐完善。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从源头遏制类似危机发
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廖岷.全球金融监管热点问题与思考[J].比较,2008,(37). [2]邱兆祥,粟勤.美国次贷危机初始原因的剖析及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8,(8).
[3]孙放.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及其监管制度[J].财经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