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管营销]国际经济学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经管营销]国际经济学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对小国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



消费剩余(consumer surplus)指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 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成交的价格之间的差 额所形成的剩余。从图中可以看出,征收关税引起的国内 价格上涨,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的区域, 国内市场和产品由于受到保护,使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增加了区域a,同时政府也从征收关税中获得了 区域c的收入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的另两部分b和d无 法从其他任何部门的收益中找到对他们的弥补,因而是社 会福利的净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者可以说是关 税带来的对经济的保护成本(protection cost)。 我们再对(b+d)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分解可知,其中b部 分对应的S1S2产量原来是自由贸易下的国外高效率的生产 商生产的,现在由于关税的保护作用转而由国内高成本低 效率的厂商提供,这是关税造成的生产上的效率损失。而 d部分则是关税提高了国内价格使消费者被迫减少D2D1的 消费量所造成的消费损失。 所以,与自由贸易相比,关税使小国的关税对大国福利的净影响处决于关 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和保护成本的大小而定。 若贸易条件效应大于保护成本时,即e>(b +d),则关税带给大国的福利净增加;若 贸易条件效应小于保护成本时,即e<(b+ d),则关税会造成大国福利净损失。

三 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 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效应
二、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效应
(一)大国关税降低福利水平
W'
小麦
W E E1 I1 I
D'
D
图中自由贸易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分 别为P点和E点,国际均衡贸易条件由W 的斜率表示。 征收关税后,小麦的国内相对价格被提 高了,D线的斜率即代表征税后的国内相 对价格比例,同时小麦的国际市场相对 价格在关税的作用下却下降了,新的国 际贸易条件变为更陡峭的W´。
A P1
P O B
征税后国内生产调整至D线与生产可能 丝绸 性曲线相切的P1点生产,与自由贸易 的P点相比,P1点增加了小麦的生产, 减少了丝绸的生产。 但是贸易则按新的国际贸易条件W´进行,因此征税后的消费均衡点必然要位于W´ 上,并且经过该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要与大国国内的相对价格一致,即为 图中I´与D´相切的E1点,且E1点也是W´与D´线的交点。
二 大国的关税效应

与小国相比,大国关税效应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引起的进口需求的减 少和进口数量的缩减会导致进口品的世界价格下 跌,这是因为大国的需求量占世界市场需求量的 比例很大,故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口品的世 界市场价格,不像小国那样完全由国内价格承担 关税引致的价格上涨,大国征收关税在提高了国 内价格的同时,也压低了国外生产者的价格,这 样出口商和国内消费者共同承担了关税。
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 修正和发展
第一节 关税概述

一、关税及其目的 关税(tariff)是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 所课征的一种税收。由于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出口 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客观上限制了进出口商品的 数量,故关税又被称为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 一般而言,一国的关境和它的国境是一致的,但 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两者的不一致。当一国在 国境内设立了自由港和免税的自由贸易区时,该 国的关境就小于国界;而几个国家组成关税同盟 时,如欧洲联盟,联盟内部各国互免关税,对外 征收统一的关税,此时关境就要大于国境。
小麦
W W´´ E2 D E P2 P O 丝绸 I´´ I
图中显示的是当关税的贸易条件 效应大于保护成本时带来的大国 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无差异 曲线由I提高至I´´) D´´ 与前分析的差别在于:P2与P 之间的距离较前图相比要短一 些,这意味着进口部门小麦的 扩张和出口丝绸部门的收缩程 度都小于前述情况。同时,关 税引起国际市场小麦相对价格 的大幅度下降,所以W´´较前 图中的W´要更陡峭,这意味 着国际贸易条件有较大改善。
但国际贸易仍以小国无法改变的不变的世界价格 进行。过P‘作平行于W的直线W’,同时国内消费 者面对上升的国内价格线D,这表明新的消费均衡 点上两种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要与征税后国内 相对价格比例相等,如图中的E‘点。

总结:征收关税后,小国的境况变糟了,消费点 落在了较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这是由于关税 破坏了小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得以满足的帕累托 最优条件,即国内两种商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不再等于世界市场上 两种商品的边际交换率(即世界价格比率)。由 于小国关税不能影响世界价格,所以它征收关税 后的社会福利水平总是低于自由贸易下的福利水 平,并且世界整体福利的损失只能由征收关税的 小国独自承担。


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是保护本国的产品和市场。 把关税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早期征收关税 的主要目的,因而这种关税又被称为“财政关税” (revenue tariff)。财政关税的税率一般较低,因为税率 太高,会限制进出口商品的贸易量,从而减少了关税征收 的税源,无法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另外,财政关税 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所采用。 以保护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为主要目的而对进口商品征 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与财政 关税相比,保护关税的税率一般较高,有时高达百分之几 百,这样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保护本国 产业和市场的目的。保护关税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普遍 采用的政策手段。此外,关税还可以用来调节国际收支。 当一国贸易逆差过大时,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或加 征进口附加税,限制进口,以减少贸易逆差。
W D' D A F G W' W E' E I I' P' P O B S 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表明小国是 劳动力丰富国,丝绸是比较起优势产品 自由贸易下,小国的生产均衡点为P点, 过P点的切线w代表国际均衡贸易条件, 消费均衡点为无异曲线I与W线相切的E 点。 若小国对进口品小麦征收税率为t的从 价税。世界价格线W仍保持不变,但对 于小国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小 麦和丝绸的相对价格上升为pw(1+t) /ps。我们用直线D表示上涨的国内相 对价格。征税后的生产点为P‘,两种产 品国内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了国内生 产的调整,使出口产品丝绸的规模收 缩,而与进口竞争的产业小麦的生产 扩大了。
结论:由于E1点位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I´低 于自由贸易下的I曲线所代表的福利水平, 故大国征收关税的净效应导致了其社会福 利受损。 这与小国的分析结果相似。但二者的不同 之处在于:大国关税造成的福利净损失是 关税的保护成本大于贸易条件效应的结果, 而小国则不存在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二)大国关税增进福利水平
二、关税的种类




按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的不同,可把关税分为进口税 (import duty)、出口税(export duty)和过境税 (transit duty)三种。 进口税是进口国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 的关税。征收进口税后一般会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销价, 所以它会起到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作用。进口税是关税 中的最主要的一种。 出口税是出口国在本国商品输出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 的关税。译本各国为了鼓励出口,都很少征出口税。但有 时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如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国内生产 和供应,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也征收出口税。 过境税是一国对途经本国关境,运往他国的外国商品所征 收的关税。该税盛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时交 通运输较落后,二战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多数 国家都已废止了过境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大国可以凭借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利用关税压低 进口品的国际价格,使关税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超过保护成本的损失。
第二节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小国的关税效应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的是该国在世界生 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小,以至于其产 量和贸易量的任何改变都不足以影响国际 贸易条件,它只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 下面,我们以小麦市场为例,分析小国在 局部均衡条件下的关税效应和福利变动。

图中S和D分别是小国国内小麦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二者的交点E为封闭 经济的均衡点。Pw为自由贸易下的世界市场价格,沿Pw的水平线代表外 国对小国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出口供给曲线。
pt
Pw P‘w
A a C
b
B E H e c F I Q4
d
G
t
O
福利影响: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部分;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政府从关税中获利 (c+e)部分。综合来看,b+d部分是无法弥补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其中, b是生产的效率损失,d 为消费损失。还有一块净增加的收益e是由于关税造成的进口量的减少从而压低了商品的国际市场价
局部均衡条件下关税对大国经济的影响
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w 升至pt,与此同时,世界价格也由 Pw降至P‘w,征税后国内外之间的 关系为:Pt= P‘w+t。
p S 生产效应:国内生产量由OQ1增 至OQ3;消费效应:国内消费量 由OQ2降至OQ4。贸易效应:进 口量由征税前Q1Q2降为Q3Q4。价 格效应:世界市场价格由Pw降至 P‘w。财政收入效应:单位税额 乘以进口量(Q3Q4),即图中 (c+e)部分。 D Q2 Q
P E Pw(1+t) pw O a b c d
S
在征收关税前的自由贸易条 件下,小国面对Pw的世界价 格,国内需求量为OD1,而 此时的国内供给量仅为OS1, 故需进口S1D1数量的小麦来 满足国内的超额需求。
D S1 S2 D2 D1 Q


假定小国政府对进口小麦征收税率为t的从价税。由于小 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故Pw不会因征收关税引起小国 进口需求的下降而发生变动。这样,关税导致的产品价格 的提高就全部反映为小国国内价格的上升,征税后的国内 价格为Pw(1+t)。水平线Pw(1+t)代表包含关税的 外国对小国的供给曲线,这就是征收关税产生的价格效应 (price effect of a tariff)。由此引发的关税的消费效 应(consumption effect of a tariff)表现为该国国内价 格的提高,使需求量从OD1减少为OD2;关税的生产效应 (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表现为该国国内生产 从OS1增加为OS2,这是国内价格上涨刺激生产的结果;关 税的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在图中体现为 进口量由S1D1缩减为S2D2;关税的财政收入效应 (revenue effect of a tariff)指政府从关税中所获得 的收入,单位商品征收的税额tPw与进口量S2D2的乘积 (即图中区域c)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 此外,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关税的消费效应越大。同样 的,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关税的生产效应就越大。因此, 供求曲线的弹性越大,关税的贸易效应越大(即小国对小 麦进口减少越多),从而财政收入效应越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