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集备初稿腾飞组天府路小学汤惠玲蔡婕娜一、单元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课时子目标1、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②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④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2、课题二《角的度量》(1)知识目标①知道1度角的大小。

②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③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课题三《角的分类》(1)知识目标:①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学会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②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4、课题四《画角》(1)知识目标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二、单元知识结构图线射线什么是角——角的组成角的度量角的度量——锐角角直角角的分类——按角的度数分钝角平角画角周角三、教学重点剖析(一)课题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教学重点: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要素分析:(1)没有端点,一个端点,两个端点。

(2)无限长的,可以度量长度。

(3)同一端点,两条射线。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1)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开展拉绳子、拉橡皮筋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概念和特征。

(2)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加深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理解。

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射出的光是射线,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可以借助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直线的特征,用线来表示出无限延伸的金箍棒,引出直线并加深对“无限延伸”的理解,形成直线的鲜明表象。

)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

(3)、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4)提供表格,让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里:(二)课题二《角的度量》1、教学重点:(1)认识量角器。

(2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2、要素分析:(1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2 )认识量角器,包括量角器的形状、中心、内刻度线、外刻度线和零刻度线等。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大小等基础上学习的。

用量角器量角与用量角器画角有密切联系。

4、突出重点策略(1)分组认识量角器,知道中心点、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0度~180度。

(2)让学生找量角器上的角。

(3)用量角器画出已学过的90度的角,再量。

(4)掌握“中心对顶点,零度线对一边,另一边上读度数,内外刻度要分清”的量角方法后量任意角。

(三)课题三《角的分类》1、教学重点:(1)认识几种常见的角。

(2)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要素分析:角的度数,直角,平角,周角,角的分类。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角的分类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有直接的影响。

4、突出重点的策略:(1)通过折纸(对折再对折),进一步认识直角,突出“直角”的感观认识,建立表象。

(2)把对折两次的纸打开一折,观察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从而引出平角的概念.并在旋转自己手中活动角的一条边时,明确平角与直角的关系。

(3)以直角为界,让学生自己归类学习锐角,钝角。

(4)观察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因而建立周角的概念。

(5)出示表格,填写完整:(四)课题四《画角》1、教学重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2、要素分析:量角器内刻度、外刻度。

“0”度线、中心点,重合。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1)通过画角可以加深学生对角的定义的理解;(2)量角与画角的方法有相似点,量角是画角的基础,画角可以进一步巩固量角的方法。

4、突出重点策略:(1)复习锐角和钝角的区分。

(2)重视估测角度大小的训练,判断一个角大概有多少度,(3)辨认内刻度和外刻度的方法是:0°边线在右边,看内圈的刻度,如果0°边线在左边,看外圈的刻度。

(4)、借助三角板来画一些特殊的角(30、45、60、90、75105、135、150……)。

四、教学难点剖析(一)、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1、教学难点:(1)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2)角的形成。

2、原因分析:(1)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对于无限长难理解。

因为人的视线是有限的,学生在看黑板上画出的直线和线段时,都认为是有限的。

(2)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因而学生总觉得直线比射线要长。

(3)受到日常生活用语的影响。

学生对“直的线”和“直线”产生混淆。

3、解决策略:让学生上黑板画直线、射线时,老师提出“没听到指令不许停笔”的要求,让学生一直在老师的指令中画下去——画出黑板,画出教室,深刻感受它们的无限长。

也可用视频演示观察实物,如两个手电筒尾部相对,两头光线无限延长形成直线,直线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线段则是有始有终,就好像铅笔、铁丝等物体。

在黑板或纸上作图时,特别要注意线段两端的端点、射线的一个端点要画明显。

(二)课题二《角的度量》1、教学难点: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对开口向下(向上)的特殊角的度量,。

2、具体表现:(1)看错刻度;(2)测量误差太大;(3)无法度量。

3、原因分析:(1)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测量工具,它和前面所学过的测量长度完全不同,学生容易看错刻度,应看内圈,却看外圈刻度,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

(2)当测量角的边的长度不够时,没有采用延长边的长度去测量,造成测量误差较大。

(3)学生是从量基本角起学习量角的方法的,书中的例子∠A=80º也是一个基本角,受到例题的影响,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去摆弄自己的量角器和不懂得把角旋转来量。

4、解决策略:(1)让学生掌握看量角器的方法:①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②如果0度线是从内刻度线起就看内刻度,如果0度线是从外刻度线起就看外刻度。

(2)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可结合直角的认识和估测避免这一问题。

先判断角是否比直角大,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估测能力,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对于两条边较短的角,可以这样引导,中心对顶点之后,要是他的两条边在量角器内,角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量角器应该怎么放呢?要学生联系角的组成,明白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可以延长的,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度没有关系。

当遇到角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时,可以利用直尺来延长边的长度,再测量,这样测量的角度就会比较精确。

(4)无法摆布量角器进行度量开口向下(向上)的角。

可以引导学生把角用旋转本子或书本的方法旋转到自己习惯的方向来度量。

(三)课题三:《角的分类》1、教学难点:周角的认识2、具体表现:学生容易把周角看作是一条射线。

3、原因分析: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从直观上来看这个角与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角不同。

4、解决策略: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如折扇、用硬纸做的活动角等)。

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活动角演示,并划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四)课题四: 《画角》1、教学难点:画指定度数的角;2、具体表现:锐角、钝角画反了。

3、原因分析:看错内外圈的度数。

4、解决策略:(1)强调画角的步骤,点点前先看清楚自己是否找对内外刻度,检查完后才点点。

(2)画前先判断自己画的角是什么角(锐角或钝角),画后直接用观察法检查。

(3)对于一些中下生,可以要求他们画角的时候,养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例如: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端点固定在左边,那样0度线就肯定在右边,这样就固定是看内圈的度数了,这样做可以大大避免这部分同学出现以上错误了。

六、错题的估计和采集1、错例1:在同一平面内,两点间可以画无数条线段。

错因分析:两点间可以画很多的线(直线或曲线),但线段却只能画一条。

因为线段是直的。

解决策略:明确线段是直的。

正确答案:在同一平面内,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错例2:画一个60度的角,下图:错因分析:此题错在内刻度60度与外刻度60度没有分清,把60度的角画成一个120度的角了。

解决策略:(1)、该看内圈或外圈刻度的方法是:0°边线在右边,看内圈的刻度,如果0°边线在左边,看外圈的刻度。

(2)、画完后,养成用估测的方法的习惯来检验。

估测这个角是属于锐角还是钝角,有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3、错例3: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错因分析:对钝角的特征认识不清。

解决策略:完整把握概念。

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4、错例4:量角时,误把量角器的底边作为0度线。

错因分析:没有认清量角器的0度线。

量角时没有做到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解决策略:熟悉量角器的各部分的名称。

5、错例5:画65度角时,错画成55度角。

错因分析:65度角是60度加上5度,到底这5度角是看左边的5度还是右边的5度?,部分粗心的学生就会搞错,画成55度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