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撰写体例要求为使书稿体例统一,符合出版要求,现提出以下撰写要求,并给出标准格式作为参考。
书稿应按章分成不同的word文档,每章单独一个文档。
1 标题层次1 ××××(为占行标题,居中)1.1 ××××(为占行标题,顶格)1.1.1 ××××(为占行标题,前空两格)1.1.1.1 ××××(同上)A ××××(同上)a ××××(同上)××××××××(为不占行标题,前空两格,采用有异于上级标题的字体,后空一格接排正文)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的形式,分项包括的小项采用1)、2)......的形式,如:----可分为以下几种:(1)----有以下要求:1) ----;2) ----。
(2)----目录记到1.1.1一层为止。
2 外文字母符号2.1文种与大小写稿中外文字母一般限于使用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其他外文字母尽量不要使用。
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用铅笔标明,包括大小写、希文、俄文、日文等大小写易混的拉丁字母C、K、L、O、P、S、V、W、X、Z等,须在相应位置用红色醒目字体在括号内标注“拉大”、“拉小”;难以同拉丁字母区分的希腊字母α、β、γ、η、ι、κ、μ、ν、ο、π、ρ、τ、υ、χ等,应用同样方式在括号中注明“希”字。
2.2字体及下角标正体书稿中计量单位符号、化学符号、金属牌号、性能代号、硬度符号、人名及机构名称等采用正体,举例见表1。
表 1 正体字母使用场合举例示物理量“电阻”、“电感”、“电容”,均可采用斜体。
斜体 书稿中物理量符号、物理常数、几何元素、变量符号等采用斜体字母,举例见表2。
表 2 斜体字母使用场合举例向量,张量及矩阵应采用黑斜体。
为便于编辑辨认,可在原稿中采用符号上方加“→形式,如“a ”,出版社在排版时,去“→”,并将“a ”排成黑斜体。
下角 物理量符号需用下角标,应首先使用国标规定的下角标,如Ar (相对原子质量)。
若无国标规定的下角标,则应优先选用国际公认的下角标。
这些下角标包括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以及国际电工组织(IEC)推荐的下角标。
下角标属物理量符号和变动性数字符号者为斜体,其余下角标为正体。
如C p(下角标“p”表示压力,应为斜体),M r(下角标“r”意为相对,应为正体)。
若下角标为组合下角标时,各部分下角标应平身,并且最好将表示种类的下角标放在前面,把表示特定情况的下角标放在后面,如摩尔体积的最大值可表示为V m,max,若下角标自身带有下角标,如临界力矩(M c)的力(F)可表示为F mc,也可表示为F mc。
3量与单位(1)表示量的字母为斜体,单位为正体。
(2)除普及读物或中等以下教材外,科技图书均应采用国标规定的单位符号。
非物理量的计量单位(如套、台、元等)可用中文名称,也可与物理量单位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600 t/炉)。
(3)单位符号上不能附加任何其他标记或说明,但可将所需表达的信息在文字叙述中表达或附加在物理量符号上,如P=20 MPa max可改为P max=20 MPa,V=100 m3(标态)可改为V(标态)=100 m3。
(4)表中不设单位栏,图、表中,物理量符号与单位符号之间应用斜线“/”隔开。
1) 时间/min;2) t /s;组合单位中不能出现一条以上分数线,可以采用括号或指数形式处理,组合单位不能拆开移行。
如ρ/(g·cm-3)。
例:表 4-3 形阻片C d值标定结果(5)单位词头不能单独使用,也不可重叠使用,如μμF(微微法)应改为pF(皮法)。
(6)词头的选择应适当,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 000之间。
(7)组合单位一般只用一个词头,并尽量用于组合单位的第一个单位前或组合单位分子的第一个单位前。
如J/mmol 最好改成kJ/mol。
(8)在时间单位d、h、min,角度单位(°)、(′)、(″)和摄氏温度单位℃前不能加词头。
(9)在叙述性文字中,除介绍单位本身外,单位符号应与数值一起使用,否则应使用中文符号,如“每m”应改成“每1 m”或“每米”。
(10)稿中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为法定计量单位后,数值可能会出现直观程度下降现象。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法定计量单位及数值后的括号内注明原非法定计量单位及数值。
4表格(1)表格应置于有关正文最近处,并且满足先见文后见表的原则,不应超前或过分拖后。
(2)表以章为单元编号,如“表1-1”指第1章第1个表。
(3)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一格,居中排在表上方。
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
(4)为使表格各行各列内容分辨清晰,表格采取有线表的形式,表头尽可能不采用斜线。
(5)表头物理量和单位都不加修饰,如:1)“V /m3(标态)”应改写成“V(标态) /m3”;2)“能量/103J”应改写成“能量/kJ”;3)将表中“v0×105/m·s-1”改写成“v0/m·s-1”将“×105”乘入表中。
(6)表内文字原则上应横写,必要时可以竖写,但不得由此造成歧义。
表中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回行顶格,句中按规定使用标点,末尾不加标点。
示例:表 4-4形阻片C d值标定结果表 4-4形阻片C d值标定结果(7)表中空白的表示方法按国标规定,表中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对待,不能轻易写“0”或画“”,具体情况是:1)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2)“-”或“…”代表未发现;3)“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5插图(1)插图应置于有关正文最近处,并且满足先见文后见图的原则,不应超前或过分拖后。
(2)图以章为单元编号,如“图1-1”指第1章第1幅图。
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以a、b、c……标序。
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置于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分图序号及代号与注文之间加一字线,各注之间用分号相隔,最后一注文末不加标点(示例见例图1)。
正文中提起时用“图1-1a”表示。
(3)图序与图题之间空一格,居中排在图下方。
(4)图的坐标轴中,物理量和单位都不加修饰,处理方法同“4表格(5)中”。
(5)图中文字越少越好,应尽量改作图注,且要求字迹清楚。
(6)图中外文应译成中文。
(7)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工程图种的零部件名称和两条曲线以上的曲线说明等,可用数字代替,数字及对应的名称或说明置于图注中。
图中的工艺及操作说明不得用数字代替。
(8)图上代号排列应有次序,一般自左下方按顺时针方向编排。
表明代号的引线不得交叉,并应避免轮廓线和剖面线延长引出。
引线的起端不画黑圈点,末端不加短横线。
(9)坐标图中,定量坐标须有数值分度,坐标轴末端不加箭头,也无需画出表示增(或减)量的箭头;非定量坐标原点一般为英小“o”,并须画出表示增(或减)量的箭头。
示例如例图1、例图2所示。
例图1图15-16 顶燃式热风炉a—结构示意图;b—平面布置图1—烟气出口;2—热风出口;3—燃烧器;4—冷风入口例图2图21-3 轧机速度与轧件摩擦系数关系1—0.38mm镀锡板;2—0.26mm镀锡板6公式(1)公式按章编号,如“式(1-1)”指第1章第1个公式。
所编序号应写在公式同行右侧顶端,并加圆括号。
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标点。
(2)公式居中书写,格式如下:(公式下方另行顶格写“式中”,空一格接写公式中的符号,后接破折号(二字线),接写说明文字,说明文字和单位间用逗号,项间说明文字末尾加分号,末项说明文字末尾加句号。
)……的体积为:V=abc (1-1)式中V——体积,m3;——长度,m;……………(3)公式中,字符间、字符与字符前数字间及两括号间直接连写,不加“×”,如“abc、2p(a+b)(a-b)”。
而式中数字间、字符与字符后数字间及分数线间须用“×”,不用“·”,如“1.25×10-6、a abc cd1212-⨯-、σ×10-6”。
(4)公式后不加注单位,如“l=60vt”不应写为“l=60vt (m)”。
(5)正文中引用公式的格式为:“----见式(1-1)。
”(6)公式较长需转行时,应在=,+,-,×等运算符号后转行,下行开头不重复使用转行处的运算符号,如:F(x)=T(x)+f⎰b a(x)d x+⎰b g(x)d x-⎰e c h(x)d x=0(7)式前的镶字(即简短的说明文字,如“设”、“即”、“由于”、“由此设”等)应写在公式同行的左侧顶端(另起段则前空两格)。
如:即 t =⎰b af (x )d x +⎰c b∫c b f (x )d x若式前说明文字较多,则公式应另行居中。
(8)如果公式中某一符号的说明需用一式子表述,可采用下列两种形式。
采用哪种形式,全文应统一。
1)可将该符号排在诸需解释符号的最末一个,并给出该符号的说明式,然后再对该式中的其他符号逐一说明。
示例:D =1h -h cos θ式中 D ——剪刃圆盘直径,mm ;h ——轧件高度,mm ;θ——轧件与剪刃间摩擦角,(°),其值与轧件的温度有如下关系:tan θ=0.2+100077.0(1-t )t ——轧件温度,℃。
2)将某符号的说明式(或称子公式)与公式并列书写(若需对公式编序,则只对前面主公式进行编序),后对两式中的符号逐一进行说明。
示例:D =h/1-h cos θ (3-11)tan θ=0.2+0.77/1000(1-t )式中 D ——剪刃圆盘直径,mm ;h ——轧件高度,mm ; θ——轧件与剪刃摩擦角,(°); t ——轧件温度,℃。
7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些内容进行解释而又不作为正文叙述的一种文字说明。
根据其在正文中的位置注释可分为夹注、表注、图注、脚注及文后注等。
7.1 脚注脚注又称页末注,用以对文中某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
在需加注处右上角写上阿拉伯数字阴码(①、②…)作注释符号。
注文直接用上角阴码呼应,排于相应正文同页最下部。
注文与正文之间用长度约为稿纸宽度三分之一的注线隔开。
注释符号的顺序以本页为准,不得续接上页。
注文不能转下页。
由编、译者等所加的脚注,在注文结尾句号后加一破折号,写明“编者注”或“译者注”。
7.2 夹注夹注又称随文注,用以对某一问题或名词进行解释。
夹注注文置于圆括号内紧接被注内容,夹排于正文中。
夹注注文若不是完整句子,注尾不加标点。
由编、译者所加注释,在注文后加破折号,写明“编者注”或“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