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 思维定势及其突破

第六节 思维定势及其突破

第六节思维定势及其突破
【创新故事】
阿西莫夫的智商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

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阿西莫夫只得承认自己回答得很愚蠢。

而那位汽车修理工在考问前就认定他会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让他思维定势。

【定义】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

”破除什么?破除传统的观念,破除陈旧的规则,破除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那么什么是思维定势呢?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

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出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这就是思维定势。

人人都有思维定势,这是长期的生活所致,人们常说的书呆子、死读书就是不知变通,为书本所束缚的意思,古代有个成语“刻舟求剑”也指这类人。

有时,思维定势也有好处,比如做物理题,题型熟了,一遇到同类题套公式就行,速度很快。

但有时容易掉到陷阱里去。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我解放军穿上国民党将领的衣服深入敌方警戒区,士兵见了还要立定敬礼,这就是利用了思维定势。

但在创造发明上,思维定势却是最大的敌人。

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呢?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

【突破思维定势】
(一)打破书本思维定势
功夫熊猫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

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

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拳师恨恨地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

“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情况在改变。

“知识就是力量”固然不假,但迂腐不化,成了书呆子,反而适得其反。

(二)突破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
很多人唯权威是瞻,不从实际出发,做出错误的决断。

事实上,权威也是人,是人就难保不犯错误,历史上权威犯错误的事例为数不少。

大发明家爱迪生就多次写过文章,论述交流电太危险,无法用于家庭之中;被认为核物理之父的卢瑟福,虽然清楚地了解原子核内部蕴藏着极大的能量,但他却说:“那些指望通过原子核衰变而获得能量的人,都是胡说八道。

”从飞机发明的过程更能看出这一点。

案例:飞机的发明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在有人提出研究飞机的想法以后,很多大人物提出了反对意见:
1.著名法国天文学家勒让德就认为,要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装置去进行飞行是不可能的;
2.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由于他们的崇高威望因而极大地妨碍了制造飞机思想的发展。

3.能量守恒定律发明者之一、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从物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机械装置要飞上天纯属“空想”。

这一“科学结论”,使得德国的金融界和工业集团撤销了原先对飞机研制事业的支持。

4.最后,美国天文学家纽康又根据各种数据做了大量计算,从而“证明”了飞机甚至根本就无法离开地面。

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研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奇迹恰恰发生了!
莱特兄弟的飞机
1903年首次把飞机送上天空的却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人莱特兄弟,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俩的情况:
1.没有上过大学(文盲),只是个自行车行的小业主(身份卑微);
2.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原动力);
3.脑子里没有框框,不迷信上述的权威(最重要的品质)。

莱特兄弟凭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大无畏精神,终将希望变为现实,获得了巨大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迷信的精神。

(三)突破习惯型思维定势
法伯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

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

1.实验基础: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2.实验过程:法伯把一些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坚忍地团团转。

3.实验结果:又过了六天六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4.经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法伯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习惯成自然,在大脑中形成的观念最不容易改变,毛毛虫如此,你我均如此。

(四)突破经验型思维定势
经验固然重要,但不能拘泥于经验,尤其是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时,迷信经验就会犯错误。

有位女孩在跟妈妈学做菜。

她发现妈妈在切香肠时,总是将香肠的头尾去掉。

她很奇怪,问妈妈为什么。

妈妈说:“你外婆这样做,我也跟着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你去问外婆好了。


女孩便拨通了外婆的电话。

外婆告诉她:“因为从前我们家烤箱的盘子太小,必须将香肠掐头去尾才能放进烤箱。

”(原来如此)
360°风扇
生活不断在进步,科技也不断在发展,经验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正。

扬弃旧的,创造新的。

在分析经验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当时经验产生的背景,要考虑到现在是否已经时过境迁,多问一个为什么。

案例:彩色电扇——突破思维定势。

起因: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建议:有一天,一名小职员(小人物往往办大事)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

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思维定势)。

这名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结果: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

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练习题】
1.你自己认为自己存在思维定势吗?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思维定势。

2.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3.飞机的发明过程异常曲折,为什么莱特兄弟能最终成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4.请你设计与众不同的汽车。

节选自《创新让你与众不同》李昌旺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