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国际贸易PPT课件

第三章-国际贸易PPT课件


-
3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在发展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内部分工加强 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
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
4
当代服务业国际分工的特点
发达国家仍是国际服务业的主体
198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发达国家占有比 例一直保持在70%,发展中国家只占18%~23%。 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层次不同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例如,金融、 保险、计算机信息、设计咨询等。
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例如,建筑承包、劳务输 出服务项目。
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不同,发展极度不平衡。
-
5
2007年世界十大服务进、出口国家与地区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进口国家 比重 和地区 (%)
排名
美国
10.9
1
德国
8.1
2
英国
6.3
3
日本
4.8
4
中国
4.2
5
法国
4.0
6
意大利
3.8
7
西班牙
3.2
8
爱尔兰
3.1
9
荷兰
2.8
10
-
出口国家 和地区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日本 中国
意大利 印度
爱尔兰
比重 (%)
13.9 8.3 6.3 4.2 3.9 3.9 3.7 3.4 2.7 2.7
主要输入国。 (2)FDI促进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
工的发展。
-
8
经济体制与政策
政府行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通过政府经济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体现。
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其他因素
人口、市场 交通和通讯业 国际生产关系
-
9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是指研究国际分工产生、发展、 利益与作用的论述
2X2模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只生产 两种产品。
-
14
绝对优势条件下的 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后
国家
酒产量 劳动投入 布产量 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1
120
1
60
葡萄牙
1
60
1
120
总量
2
2
英国
3
180
葡萄牙
3
180
总量
3
3
英国
1
2
葡萄牙
总量
英国 葡萄牙
总量
英国 葡萄牙
酒产量 劳动投入 布产量 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1
120
1
100
1
800
2.125
170
2.125
2.2
1
1.2
1.125
1
-
17
假定条件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 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是自由贸易。 物物等价交换和零运输成本。 充分就业的经济。
-
2
当代国际分工的形式
垂直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 分工。高精尖对一般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
水平型:经济发展水平高或发达国家之间的横 向分工。产业间分工 产业内分工
混合型: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
外包型:企业将生产过程分包给外界。
网状型:跨国公司的分工
-
19
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发展的 深化过程 。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双重性 : 进步性 不平等性
-
20
布哈林的国家分工理论
该理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的基础 上做了更深入的探讨。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上)
1、国际分工的含义 2、国际分工的特点 3、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4、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1
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 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 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 际分工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
-
11
重商主义
晚期:盛行于17世纪下半叶 强调鼓励出口甚于限制进口
赞成适当输出金银
托马斯·孟:“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 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 遵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 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
晚期:又称“贸易差额论”
核心思想:零和博弈
-
1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6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制约的作用在下降
(2)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决定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分工参与度
-
7
(3)资本流动
是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 (1)发达国家既是FDI的主要输出国,又是FDI的
-
18
理论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 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英国废除来“谷物法” 。
该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把多变的 经济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
只强调成本、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和谐
一致的世界,世界各国、各经济集团的利益 是均衡的。
2
1
-
15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决定互利的国际贸易基础, 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
16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 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后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派 西方经济学派:古典、新古典 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
10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发展呈现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强调限制进口甚于鼓励出口
禁止金银的输出。
早期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曾经描述: “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 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 自己的邻居。”
亚当·斯密: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
富论)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
13
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内容:
(1)国际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国际分工使得参与国通过贸易都能够取得 利益。
(3)国际分工促进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
结论:国际分工或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各 国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