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一、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与评价总报告二、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一分册——主桥箱梁腹板裂缝检查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二分册——主桥箱梁横隔板裂缝检查四、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三分册——主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主桥桥墩及基础裂缝检查五、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四分册——引桥桥T梁及横隔板病害检查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五分册——引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引桥桥墩及基础病害检查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六分册——主桥特殊检查、引桥特殊检查与水质分析八、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九、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八分册——结构检算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1 检测方法 (1)2 结果判定方法 (1)3 检测结果 (1)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1工程概况 (3)2试验目的 (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 (4)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1 检测方法 (8)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8)3、检测结果 (9)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1 检测方法 (10)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10)3、检测结果 (11)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1 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打钻扩孔判断法,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在定位好的位置上打孔,并根据打孔情况来判断灌浆状况。
2 结果判定方法当电锤钻头打到预应力钢筋侧面是,如果管道没有灌浆,会出现夹钻头的感觉;如果波纹管没有灌浆,电锤打破波纹管时,会有突然进入一段的感觉;当波纹管没有压水泥浆时,用手握住桥面的钢筋,当电锤打到钢筋时会感到明显的振动。
3 检测结果首先采用K2高精度雷达对检测部位进行预应力钢筋扫描定位,图1中十字叉处即为纵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然后对照部位和探明的深度进行钻孔(如图 2),根据电锤打破波纹管的状况来判断波纹管的灌浆状况,详细检测部位及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第64跨顶板雷达扫描图图2 第64跨顶板钻孔图图3 雷达现场扫描照片图4 现场钻孔照片位置测定部位预应力方向饱满程度第58跨顶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上游腹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第59跨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下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1号下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第 61跨下游侧1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侧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1号下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上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第63跨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上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第64跨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下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上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第65跨上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下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根据现场检测及评定结果,所测预应力钢筋波纹管灌浆度均饱满。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1工程概况在本桥加固工程中,所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是底板束。
主要用于改善箱梁下缘的应力状况,每跨各设20束,采用φj15.24的无粘结镀锌钢绞线。
钢束的拉控制应力采用标准强度的70%,拉力为1276kN。
各跨体外束通过在新增设的横隔板和齿板上锚固,用横隔板预留孔和限位装置固定钢束的位置及走向。
体外束采用5层防护的索体,主要包括钢绞线镀锌、钢绞线表面油脂、钢绞线PE套、钢束HDPE套以及套灌注的防腐油脂。
2试验目的通过测定体外预应力索的实际拉力,确定索有效预应力的降低程度,对桥梁状况评定提供依据。
3 试验方法本次索力测试采用动测法,动测法是最近进行研究的一种索力测试方法,我所依所西部课题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测试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动测法测试时,采用专用的索力测试仪器,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拉索上,以测定索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计将拉索的随机振动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动态信号采集系统进行采样并储存;最后根据采集的振动频率推算索力。
本次索力计算不考虑预应力索垂度影响,且假定索两端为铰接,不考虑拉索刚度影响,索力计算公式为:其中:F为索拉力,假定沿索均匀分布,并不随时间而变化;m为索单位长度的质量;l为拉索的自由或挠曲长度;f为索的第n阶自振频率;nn为索自振频率的阶数(即拉索长度的半波个数)。
图3-1 索力测试照片4 试验结果本次采用动测法对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加固体外束按10%的比例进行抽检,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传感器布置在横隔板之间或横隔板与限位装置之间,拉索布置及编号情况见图4-1。
图4-1 体外索布置示意图本次检测索力首先通过外观情况确定待检索,在每跨抽取2根以上拉索进行测试,同一拉索选取多个测试部位进行,最后选取一个测试索力值与设计索力对比,可得出索力偏差。
经检测,索力偏差最严重的索有2根,需进行索力补拉,为64跨9号索、65跨5号,索力偏差为36.87%、60.23%;其余测试索力偏差均小于25%。
索力测试结果见表4-1~表4-8,测试波形及频谱图见图1、图2。
索力测试结果汇总表表4-159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表4-261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表4-462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表4-563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表4-6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 实测索力(KN)12-3912.45 471.4723-3'911.72 405.6833'-4911.72 417.5644-4'911.56 420.0454'-5915.14 805.6061-1'8'26.37 1090.3271'-28'23.44 1019.1082-38'19.53 1126.5165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表4-8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 实测索力(KN)11-1'1022.71 793.5521'-2109.04 780.5533-3'1017.58 740.6745-61018.31 1001.4956'-71023.19 845.8562-3720.51 1256.6175-6720.02 1232.8483-3'511.48 307.6393'-4510.50 501.15104-4'514.65 507.52114'-5510.50 404.11图1 典型测试波形图图 2 典型频谱图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1 检测方法采用HCJM-5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测出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根据荷载值计算出碳纤维的正拉粘结强度,根据规评定碳纤维的工作性。
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1)计算方法:正拉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f=P/Af —正拉粘结强度,MPa;P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N;A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²。
(2)破坏形式:①混凝土破坏:混凝土试块破坏,以A f表示。
②层间破坏:树脂与混凝土间复合图层界面破坏以B f表示。
③碳纤维片材破坏:碳纤维片材部破坏,以C f表示。
④粘结失效:碳纤维片材与钢标准块之间破坏,以D f表示。
(3)判定依据:①破坏形式为A f时,施工质量判定为合格;②破坏形式为B f、C f、D f时,如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施工质量判定为合格;③破坏形式为B f、C f,如不能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
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施工质量判定为不合格,或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加大样本数量重新检验;④破坏形式为D f时,如不能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应重新制备试样和检验。
3、检测结果根据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果技术规程,第一个试块破坏形式为Bf,且正拉粘结强度大于2.25MPa,第二、三个试块破坏形式为Df,且且正拉粘结强度大于2.25MPa,故评定结果为合格。
跨数正拉粘结强度f正拉粘结强度平均值破坏形式评定结果第61跨1 2.513.64B f合格2 3.29D f3 5.11D f图1 标准块粘结固定照片图2 标准块装载拉拔仪照片图3 碳纤维被拔掉后照片图4 现场拉拔试验检测照片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横、纵、竖向体预应力钢束灌浆饱满程度检测)(加固体外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加固粘贴碳纤维的老化现状检测)(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加固粘贴钢板的老化现状检测1 检测方法采用HCJM-5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测出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根据荷载值计算出钢板的正拉粘结强度,根据规评定粘贴钢板的工作性。
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1)检测标准:混凝土加固设计规(GB 50367-2006)(2)计算方法:正拉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f=P/Af —正拉粘结强度,MPa;P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N;A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²。
(3)破坏形式:1)聚破坏——基材混凝土聚破坏,即混凝土部发生破坏。
——胶粘剂聚破坏:可见于使用低性能、低质量胶粘剂的胶层中。
——聚合物砂浆聚破坏:可见于使用强度水泥,或低性能、低质量聚合物的聚合物砂浆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