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B.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

C.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

D.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

B.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中国禅宗的“悟性”思维,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

D.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

B.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C.只有读懂精密详尽的佛教义理,从而在刻苦修行的实践中取得丰富的悟性体验,才能觉悟真理实相。

D.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热闹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

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

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

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

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

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

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

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

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

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

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

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

张太心里就有点烦。

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

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

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

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

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

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

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

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

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

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

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

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

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

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

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

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

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

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

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

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

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

外面是无边的灯火。

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

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

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

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

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

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

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

她赶紧站稳。

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

【小题3】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凭借“互联网+出行”方式,迅速成为城市发展和公众出行中的时代成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

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材料二: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

这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或这一年多种了3000万棵树,或减少了45亿微克PM2.5.或节约了4.6亿升汽油。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材料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乱停乱放,责任不在车,不在共享单车模式,而在骑车的人,在城市管理。

政府要积极主动介入,做好服务工作。

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的创业行为,引导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为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网格化体系,规范管理,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公共停车场所,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企业要主动作为。

注重调研,面向市场,技术平民化,不断满足社会更高需求。

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大投入,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