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总星系D.银河系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太阳B.比邻星C.金星D.月球3.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A.杭州夏季昼长夜短B.南极洲夜空常出现极光C.东海潮汐周期性变化D.南半球河流右岸多沙滩4.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B.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5.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昼现象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2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6.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问题。

7.“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时间为A.24日2l时05分B.24日5时05分C.25日7时05分D.25日2l时05分8.图中示意的c行星是A.地球B.火星C.木星D.土星9.图中示意的e行星A.没有卫星B.距太阳1.5亿千米C.质量最小D.体积最大10.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A.赤道以南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11.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12.地理环境中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地壳1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14.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正确叙述有①地球上有水,其它行星上没有水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5.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16.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问题:17.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18.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19.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每天都重合B.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重合C.永远不能重合D.只有夏至、冬至这两天重合20.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21.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体的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做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转动2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①恒星②行星③卫星④星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可以称为天体的是A.北极星B.地面上行驶的汽车C.太阳系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24.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B.出现在日冕层C.因为温度比周围大约低1500度,所以略显阴暗D.活动周期为12年25.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6.下列地点中既不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也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A.34ºN,116ºE B.20ºS,75ºWC.67ºS,20ºE D.0º,0º27.在(28ºN,20ºW)沿经线向北发射炮弹,射程200km,该炮弹的落点是A.低纬度,东半球B.中纬度,东半球C.低纬度,西半球D.中纬度,西半球28.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29.正当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0.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5月1日B.6月1日C.10月l日D.1月1日31.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D.南北极圈以内32.正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B.北京的白天比广州长;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D.地球正运行到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3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C.北半球正值夏季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34.从去年的春分时刻到今年的春分时刻地球公转的时间为A.一个恒星年B.356天6小时9分10秒C.一个回归年D.356天5小时48分46秒3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A.是每年的1月初B.是每年的7月初C.6月22日D.12月22日36.在太阳系中有一个由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组成,像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带,其位置处在________轨道和_______轨道之间A.木星、土星B.天王星、海王星C.水星、金星D.火星、木星3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P波传播速度慢于S波B.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变慢D.P波只能通过固体,而S波则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38.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A.电波测试B.地震波研究C.岩石分析方法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39.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B.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C.各层比重的不同D.各层的厚度不一40.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东侧是东经,西侧是西经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二、综合题41.读下图“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______(2)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白天最长的是_________;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____。

(3)此时的节气是____________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纵轴代表纬度,横轴代表所对应的昼长。

(1)图中北纬66°34'所处的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赤道0°所处的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南纬66°34′所处的夜长为__________小时;这一天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会出现_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是_________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半球C.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D.南半球参考答案1.B【详解】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了最高级的总星系,因此,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

故选B。

2.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D【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其运用。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时差和地转偏向力【详解】昼夜长短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极光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而引起的涨落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转现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故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综合性较强,需要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D【分析】考查地球的公转。

【详解】自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6月22日之后又向赤道移动,所以北极圈极昼的范围是小→大→小,A错误;北半球夜长的变化是长→短→长,B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大→小,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是快→慢→快,因为7月份时,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是最慢的,D正确。

故选D。

5.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

【详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B对。

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ACD不对。

6.A【分析】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详解】(30°E、20°N)这个地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正确。

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低纬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20°N属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CD错误。

故选A。

7.B8.A9.D【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和时间问题计算。

7.“嫦娥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4日18时05分,而西五区时间较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晚13个小时。

8.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位置判断。

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第三个轨道为地球,故答案为A。

9.按照位置,图示e表示木星,为太阳系中质量体积最大的行星,C不对,D对。

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B不对。

木星周围有卫星,A不对。

故选D。

10.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详解】从9月23日到3月21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只有位于北半球且在赤道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才能使正午的影子始终朝北。

D对。

11.D【解析】【分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详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密切相关。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选项中的四地,哈尔滨纬度最高,故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

故选D。

12.B【详解】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大气圈的底层存在着生物,所以大气圈赶不上生物圈活跃,故A不符合题意。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所以生物圈最活跃,同时生物圈也不是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故B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