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史精品课件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史精品课件


大国崛起
4、日本: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侵略逐渐崛起;一战后,成为巴黎和会的 操纵国之一,标志其实现崛起; 第二时期:日本法西斯的崛起——侵华战争; 太平洋战争。 第三时期:二战后,经济实力居于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积极谋求大国地位。
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2.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俄、印等 国势力存在。 3.人口、能源(资源)。 4.台湾问题。 5.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 6.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大国崛起
5、美国的崛起于世界霸权地位 (1)崛起过程: 独立战争——基础 南北战争——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美国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形成:二战后(条件、表现) 动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挑战(苏联与其争霸、 西欧与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美元体系及解体、第三世界 兴起) 两极格局解体,美霸主地位加强(如何理解?)
典题解答
3、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 国际秩序是建立的火山上”。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加 说明。(5分) 答案提示: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 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 (1分);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1分),却激 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1分); 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1分), 势必引起国家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1分)。 4、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 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 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35分)
6、04全国二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 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 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 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 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 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 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 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9分)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 因素。(12分)
大国关系
2、美日关系 (1)美国由控制日本转为扶植日本 1853年侵略日本;20世纪初,扶植日本对抗俄国, 侵略朝鲜。 (2)美日激烈竞争 一战期间;华盛顿会议;日本侵华;二战日本发动 太平洋战争。 (3)美国控制日本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4)两国相互竞争、制约、合作
答案要点
(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 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 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 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 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 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 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 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 和战争不断。
大国关系
5、美苏关系 (1)美国遏制苏联,双方对抗 (2)苏美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 (3)苏美争霸
三、重要国际组织
1、世界性国际组织 国联:1920年成立,1946年解散 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2、专门性国际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成立 区域经济组织:亚太、欧盟、北美
规律性认识
从大国关系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1、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和国 家力量的变化; 2、大国关系的演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和改变着国际格 局; 3、综合国力的强与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 国际地位; ……
思考:制约一个国家崛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地缘因素
②有利时机(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 ③民族精神 ④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 ⑤国际关系 ⑥科技因素
专题十一
国际关系史
第一讲 世界战争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根源相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不同: 2、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 3、两次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4、两次战争的启示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战争是残酷的,人类应 该珍惜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大国关系
3、英法关系 (1)英国遏制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法国大革命期间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组成反 法同盟; (2)英法密切合作 克里米亚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战 前后,共同对付德国;二战前,对德国实行 绥靖政策;加入北约组织;同为欧盟成员。
大国关系
4、法德关系 (1)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大动干戈 普奥干涉法国革命,维也纳会议限制法国; 普法战争; 一战中是主要交战国,战后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削弱 德国; 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灭亡法国。 (2)尽释前嫌,密切合作 二战后,法国占领德国领土一部分;现同为北约成 员,欧盟成员。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3、雅尔塔体系 (1)形成的条件: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的削弱、美国的膨胀、苏联的壮大) (2)主要内容:处臵战败国;重新确定版图;建立联合国。 (包含的条约) (3)演变: 解体的因素有哪些? 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对抗: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北约组 织、华约组织; 根源是什么?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4)解体: 动摇:西欧与日本的崛起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安全和稳定
规律性认识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有何不 同?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不是通过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确定的; (3)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没有立刻形成,要通过各国的 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而 综合国力对比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 而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心 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由此,你认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演 变的根源是什么? 欧洲——美苏——多极 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
典题解答
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 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 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2、(05北京2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二、大国关系
1、英美关系 (1)美国打败英国,美国追随英国 美国独立战争;排挤英国在美洲的侵略;追随英国对亚洲进行 侵略。 (2)美国向英国挑战 一战成为战胜国;巴黎和会上向英国霸权地位挑战、华盛顿会 议上,拆散英日同盟,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3)美英密切合作 二战期间 英美合作共同反击法西斯。 (4)英国追随美国 二战后,接受美援;参与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巴黎和会、华 盛顿会议、重新瓜分。 构成: 内容: 作用: 评价: (1)、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机构:国际联盟 成立、宗旨、实质(列举与国联相关的史实)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分析原因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 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并于1936年将其吞并,冲击了《凡尔赛和约》;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破坏《凡 尔赛和约》;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 彻底崩溃;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 顿体系彻底崩溃。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4、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动; 日本积极谋求大国的政治地位; 俄罗斯取代前苏联,仍有强大的政治经济优势,国际地位也不断 改善; 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
5、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 重大的演变。(本题共13分)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 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 特点。(9分)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 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分),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1分),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如答美、 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1分)。第三次: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1分),形成了雅尔塔体系(1分)和以冷战 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1分)。第四次: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后(1分),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1分),世 界呈多极化趋势(1分)。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 化、新兴势力的崛起(各1分,如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 有理,也可给分,但本部分不超过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