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4分) : “地板擦干净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2(4分) : 不用“比”的比较句,而是“跟/和/同/与”,叫做()。
A: 等比句
B: 差比句
C: 同比句
D: 异比句
3(4分) : ()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A: 动词重叠
B: 动词带宾语
C: 有心理动词
D: 有能愿动词
4(4分) : 立刻、马上、已经、常常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5(4分) : 下列不属于紧缩复句的是()。
A: 一……就……
B: 越……越……
C: 再……也……
D: 边……边……
6(4分) :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7(4分) :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 “可”字感叹句
B: “真、好”字感叹句
C: “多”字感叹句
D: “多么”感叹句
8(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语法理论
9(4分) : A问B,B回答后接着问C,C回答后接着问D……最后再问到A,A回答,一个循环结束。
这个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
B: 定向回答练习法
C: 扩展对话练习法
D: 叙述练习法
10(4分) : “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多选题
1(4分) : 并列复句的典型代表有()等。
A: 又……又……
B: 也……也……
C: 既……又……
D: 一边……一边……
2(4分) :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
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 AA式
B: ABB式
C: AABB式
D: ABAB式
3(4分) : 副词“多少”和“稍微”都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
A: 程度不高
B: 时间不长
C: 数量不大
D: 人数不多
4(4分) : 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国外小学生
D: 国外中学生
5(4分) :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
B: 一AA 式
C: ABAB 式
D: AABB式
判断题
1(4分) : 虚词在任何语言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分析型语言的汉语里尤为如此。
A: 对
B: 错
2(4分) : 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将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
A: 对
B: 错
3(4分) : “多”字感叹句直言说话人和听话人自己时,常有提醒人注意的“你瞧、你看”等。
A: 对
B: 错
4(4分) :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
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A: 对
B: 错
5(4分) : “多(多么)”、“好”字感叹句句末常有语气助词“啊”及其变体“呀、哪、哇”。
A: 对
B: 错
6(4分) : 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所以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可比性,如不存在可比性则不能使用递进复句。
A: 对
B: 错
7(4分) : “往往”和“常常”两个词的意义是一样的。
A: 对
B: 错
8(4分) : 汉语中时间、地点状语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整体先于部分。
A: 对
B: 错
9(4分) : 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或其后出现补语或其前出现状语。
A: 对
B: 错
10(4分) : 使用递进复句时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一定是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才行,否则不能使用。
A: 对
B: 错
单选题
1(4分) : “地板擦干净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2(4分) : 不用“比”的比较句,而是“跟/和/同/与”,叫做()。
A: 等比句
B: 差比句
C: 同比句
D: 异比句
3(4分) : ()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A: 动词重叠
B: 动词带宾语
C: 有心理动词
D: 有能愿动词
4(4分) : 立刻、马上、已经、常常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5(4分) : 下列不属于紧缩复句的是()。
A: 一……就……
B: 越……越……
C: 再……也……
D: 边……边……
6(4分) :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7(4分) :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 “可”字感叹句
B: “真、好”字感叹句
C: “多”字感叹句
D: “多么”感叹句
8(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语法理论
9(4分) : A问B,B回答后接着问C,C回答后接着问D……最后再问到A,A回答,一个循环结束。
这个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
B: 定向回答练习法
C: 扩展对话练习法
D: 叙述练习法
10(4分) : “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多选题
1(4分) : 并列复句的典型代表有()等。
A: 又……又……
B: 也……也……
C: 既……又……
D: 一边……一边……
2(4分) :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
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 AA式
B: ABB式
C: AABB式
D: ABAB式
3(4分) : 副词“多少”和“稍微”都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
A: 程度不高
B: 时间不长
C: 数量不大
D: 人数不多
4(4分) : 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国外小学生
D: 国外中学生
5(4分) :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
B: 一AA 式
C: ABAB 式
D: AABB式
判断题
1(4分) : 虚词在任何语言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分析型语言的汉语里尤为如此。
A: 对
B: 错
2(4分) : 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将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
A: 对
B: 错
3(4分) : “多”字感叹句直言说话人和听话人自己时,常有提醒人注意的“你瞧、你看”等。
A: 对
B: 错
4(4分) :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
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A: 对
B: 错
5(4分) : “多(多么)”、“好”字感叹句句末常有语气助词“啊”及其变体“呀、哪、哇”。
A: 对
B: 错
6(4分) : 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所以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可比性,如不存在可比性则不能使用递进复句。
A: 对
B: 错
7(4分) : “往往”和“常常”两个词的意义是一样的。
A: 对
B: 错
8(4分) : 汉语中时间、地点状语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整体先于部分。
A: 对
B: 错
9(4分) : 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或其后出现补语或其前出现状语。
A: 对
B: 错
10(4分) : 使用递进复句时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一定是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才行,否则不能使用。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