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五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课件】(75张)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五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课件】(75张)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3.新经济政策 (1)内容: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将工业大企业收归国 有,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上允许自由贸易,恢复 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2)特点: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 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主题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17-1945 年)
1.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走向成熟;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2)进程 ①“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 埃。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的任务。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 (2)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 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 和市场规律。 (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 政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解析】
据题干中 “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 的信
息,可知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 故选 D 项。从题干“ 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信息,可以 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 排除 A、C 项;1936 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 B 项不 符合史实。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③七月事件: 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 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彼得格勒起义:1917 年 11 月,起义工人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 ——冬宫。 ⑤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和平 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 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高考全国卷Ⅰ,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 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 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D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试解答案:________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评价 ①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 用。 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 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4.斯大林模式 (1)背景:1924 年 1 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 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1.(2016· 全国卷Ⅱ,34)依据史料解读,考查斯大林模式 ——苏联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2.(2015· 全国卷Ⅱ,34)创设情境,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3.(2014· 全国卷Ⅰ,34)创设情境,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4.(2013· 全国卷Ⅰ,33)从历史演变趋势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 5.(2013· 全国卷Ⅱ,35)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0 世纪上半期(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 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 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 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二轮复习 通史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第 12 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20 世 纪初-1945 年)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 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 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 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 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主题一 主题二
热考预测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热考一 列宁与斯大林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和方式的差异
(1)过渡思想: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 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2)过渡方式: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结束了新经济政策,从 而取消了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管理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