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1.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相当高昂。
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国家,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
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据此可知,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的原因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战争B.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C.民众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和平主义思潮在英国盛行2.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
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坦克的战役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3.《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艇,海军只允许保留战斗舰、轻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艇共36艘,不得新造任何军舰;不得拥有空军,交出所有航空设施;德军参谋总部予以解散,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协约国并不打算从根本上铲除德国的军事基础②《色佛尔条约》的签署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强烈冲击③以上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④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标志着德国开始突破以上规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
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 )A.《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B.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C.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5.读以下漫画,下列对它所反映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有( )伏尔加河上的磨①“巴巴罗萨计划”顺利推进中②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③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④苏德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下图是1941—1945年北非、欧洲战场形势图,对下图所示战事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7.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②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④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
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9. 下图是1890—1938年美、英、德、俄国/苏俄(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
其中①③分别是( )A.美国、德国B.美国、俄国/苏俄(联)C.英国、德国D.英国、俄国/苏俄(联)10.1921年11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斯克石棉矿区的协议:苏俄政府将石棉矿区租让给承租者,期限20年;承租者每年所采矿藏及制品的10%归苏俄政府;在石棉矿区工作的苏俄公民不少于企业总人数的50%;承租者须向苏俄国家银行缴纳500万美元的黄金作抵押;合同期满后企业所有的矿藏、设备等完全无偿转归苏维埃国家所有。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苏俄( )A.加入国联,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B.自此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C.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工业体系的健全D.谨慎地尝试资本主义以恢复经济11.甘地曾说:“一个非暴力抵抗者是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
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他的神圣职责。
”又说:“一个人在适合进行文明的不服从运动以前,他必须先自愿地和尊重地服从国家法律。
”对此解释恰当的是( )A.甘地希望与殖民者在法律框架内全面合作B.非暴力主义并不主张颠覆现存的社会秩序C.非暴力主义实质上放弃了对印度自治的追求D.甘地的思想脱离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12.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
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
这段材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二、非选择题13.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变化及态度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材料二“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
”——扬·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公使) 材料三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
……罗斯福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
1939年4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10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31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
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
8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利。
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1)请写出与材料一内容相关的条约的全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实质。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叫什么?一句话概括该事件对二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直接目的及主要措施。
14.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降低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编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答案1.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据材料可知,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导致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故选B项。
一战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非正义战争,排除A项;英国政府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而不是民众,排除C项;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用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B [解析] 本题考查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依据所学,1916年6月,英法军队发动索姆河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故选B项。
依据所学,在北海地区并未发生战争,而材料强调坦克的出现,排除A项;依据所学,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役,并未出现坦克,排除C项;依据所学,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但并未出现坦克,排除D项。
3.C [解析]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题干中提及德国可以拥有一定数目的陆军和海军,故①正确;《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在1920年8月签订的一项条约,内容主要为削弱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防止它再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故②错误;《凡尔赛和约》保留了德国一定的军力,实际上有利用德国制约法国的意图,故③正确;德国开始突破《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是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而非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故④错误。
C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 《五国条约》签订于1922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可知,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而非日本的势力扩张,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而非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5.C [解析]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图片中纳粹旗帜军团被绞,说明德军受挫,故①错误;根据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磨》可知,德国军团被绞,结合所学,该战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故②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逐渐掌握战争的主导权,故③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性转折点,故④正确。
C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本题考查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①是北非登陆战役,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登陆作战;②是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7月,美英盟军发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取得胜利,迫使意大利法西斯势力倒台;③是突尼斯战役,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④是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爆发,阿拉曼战役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战事发生时间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