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8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一、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 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 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 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2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 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战略目标:社会、经济、 战略目标:社会、经济、环境平衡 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 产品/ 产品/服务 顾客满意
+
企业形象
+
相互关系
23 独特性 功能 质量 价格 交货期 品牌 文化
互利 协作 可靠 响应
二、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 合作机制 Cooperation Mechanism 供应链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和 供应链合作机制体现了 战略伙伴关系 和 2. 决策机制 Decision Mechanism 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 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 产品生产周期缩短 3. 激励机制 Encourage Mechanism 柔性和敏捷性增强 4. 自律机制 Benchmarking 业务外包(Outsourcing) 业务外包(Outsourcing) 内部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间的协作 5. 风险机制 Risk Mechanism Trust Mechanism 在这种关系中, 6. 信任机制 在这种关系中,市场竞争的策略主要是基 于时间的竞争( Time-based) 和价值链( 于时间的竞争 ( Time-based ) 和价值链 ( Value Chain) Chain) 及价值让渡系统管理或基于价值的供应链 管理。 管理。 24
16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的比较
效率性供应链 基本目标 制造的核心 库存策略 提前期 供应商的标 准 产品设计策 略 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 测的需求 保持高的平均利用率 创造高收益而使整个供 应链的库存最小化 尽可能缩短的提前期 成本、质量 成本、 绩效最大化、 绩效最大化、成本最小 化 17 响应性供应链 尽可能快地对不可预测 的需求作出反应, 的需求作出反应,使缺 降价、 货、降价、库存最小化 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 安排好零部件和成品的 缓冲库存 大量投资以缩短提前期 速度、柔性和质量 速度、 采用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尽可 能差异化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 低采购成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 生产⁄规模效益 分销⁄低运输成本 市场⁄产品 规模效益、 低运输成本、 本、生产 规模效益、分销 低运输成本、市场 产品 多样化和财务⁄资金周转快 之间的均衡。 资金周转快) 多样化和财务 资金周转快)之间的均衡。
一、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为了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为了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 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 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7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一、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 的市场需求而发生, 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 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 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 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二、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 需求的关系可以分为: 需求的关系可以分为:
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 的、相对稳定的设备 容量和生产能力 (所有节点企业能力 的综合, 的综合,包括供应商 制造商、运输商、 、制造商、运输商、 分销商、零售商等) 分销商、零售商等)
平衡的供应链 和 倾斜的供应链 当供应链的容 量能满足用户 需求时, 需求时,供应 链处于平衡状 态
26
二、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 合作机制 2. 决策机制 3. 激励机制 4. 自律机制 5. 风险机制 6. 信任机制 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自律、 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自律、对比竞争对手 的自律、对比同行企业的自律、 的自律、对比同行企业的自律、比较领头 企业的自律。 企业的自律。 企业通过推行自律机制,可以降低成本 企业通过推行自律机制,可以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和销售量,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 增加利润和销售量,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信誉,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信誉,企业内部部 门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可以得到缩小, 门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可以得到缩小,提高 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整体竞争力。 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供应链成长理论
供应链成长过程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 与发展之中, 与发展之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 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 合作机制、决策机制、 自律机制、风险机制、 自律机制、风险机制、信任机制 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 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 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 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 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 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 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 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统一
二、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 合作机制 2. 决策机制 3. 激励机制 4. 自律机制 5. 风险机制 6. 信任机制 由于供应链企业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仅 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在开放 开放的信息 限于一个企业内部 , 而是在 开放 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 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网络环境 下 , 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 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 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 、 集成化计划与 控 制 的 目 的 , 而 且 随 着 Internet/Intranet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 Internet/Intranet 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 策支持系统, 策支持系统 , 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会产生 很大的变化, 很大的变化 , 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 企 业 决 策 模 式 应 该 是 基 于 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 Internet/Intranet 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 群体决策模式。 的群体决策模式。
工商管理物流方向课
供应链管理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2010年 2010年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 运行机制 第四节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第六节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2
学 习 目 标
掌握供应链的类型以及各自特点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明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步骤 认识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 的重要性
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 而当市场变化加剧, 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 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 浪费增加等现象时, 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 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 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 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11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用户 需求
供应链 的容量
用户 需求
供应链 的容量
19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 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供应链成长理论
20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 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供应链的成长理论
成长过程的实质
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扩散机制 通过产品(技术、服务) 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发展壮大企业 的实力
21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 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9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二、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 稳定性分: 稳定性分: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 、单一的市场 需求而组成的 供应链稳定性 较强 基于相对频繁 变化、 变化、复杂的 需求而组成的 供应链动态性 较高 10 在实际管理运 作中, 作中,需要根 据不断变化的 需求, 需求,相应地 改变供应链的 组成。 组成。
3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4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马士华: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马士华: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 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 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 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分销商、零售商、 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 的功能网链结构
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分析
二、供应链的类型
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向不确定性 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进行划分
运作资源 高 / 响 应 低 / 效 率 供 应 不 确 定 性
风险规避型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
效率型供应链
响应型供应链
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低 / 功能型
18
高 / 创新型
第二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25
二、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 合作机制 2. 决策机制 3. 激励机制 4. 自律机制 5. 风险机制 6. 信任机制 为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必须建立、 为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 , 必须建立 、 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 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 , 使我们知道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哪些方面、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哪些方面 、 多大程度 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 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 , 以推动企业管 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 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 , 也使得供应链 管理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与方向发展, 管理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与方向发展 , 真正成为能为企业管理者乐于接受和实 践的新的管理模式。 践的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