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5 公共管理学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论文编号:
服务型政府相关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且著书很多,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服务性政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

通过对这些文献著作的综合论述,来充任的认识和学习服务性政府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有一个提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国内研究
目录
前言 (1)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1)
2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 (2)
3 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方面 (2)
4 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方面 (3)
参考文献 (4)
前言
随着政府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外的研究视野日益由“政府干预”转移到“政府失灵”、“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等问题上来,兴起了“重塑政府”运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是与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它有力地推动了“重塑政府运动”,弗雷德里克森(2003,P.12),认为,新公共行政学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

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平、对市民需要的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经理应当对决策和项目执行负责任。

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主题是市民参与政策制定、邻居控制、分权与民主的工作环境,关键是授权、促进与适应。

劳伦斯·琼斯和弗雷德·汤普森(1999,P.32)在《面向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一书中讨论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战略的“五’,即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五个阶段或五个战略重构、血重建、重塑、重组、刊吐重思。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重塑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的原则。

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绩效管理。

拉塞尔·M·林登(2001, P. 58)在《无缝隙政府》一书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最新发展的是登哈特和珍妮特夫妇合著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程序、公平和民主、回应性等理念,强调“公民优先”,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原则与“公民满意”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民主价值的全新关注。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学者们分别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各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学者们主要是翻译国外经典著作,学习他们的理论。

如: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B·盖伊·彼得斯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卫·奥斯本和彼德·普拉斯特里克的《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等等。

这些著作都对行政体制改革与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论述,为我国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与资料。

2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
学者们主要集中在“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市场为本”,这三方面。

在“以人为本”方面,学者一致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

“人”是指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本”则应该是指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的理念,回答的是政府的一切管理活动“到底为了谁”的问题,涉及政府管理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选择。

刘熙瑞(2002)、黄林华 (2004)、陈庆云(2005)等学者都认为,‘似人为本”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理念,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在“以社会为本”方面,学者们从市民社会理念出发,认为政府与社会应有一定界线。

陈庆云(2005)等认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是一种“平等协商、良性互动、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必须有区分,该政府管的,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不该政府管的,政府当然不管,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府一心做好服务。

在“以市场为本”方面,周志忍(2005)认为,市场化是改革政府的关键和社会治理基本战略的信念,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一个根本思路选择,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体现。

他们强调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将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

3 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方面
学者们对西方的行政改革进行述评,并加以总结。

如毛寿龙的著作《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国家行政学院对外交流部的著作《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李彬的论文《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及其评价》、张立荣的论文《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取向与启示》,等等。

这些著作、论文,对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转变状况、政府发展方向、公共服务建设等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与概述。

4 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方面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途径,如付爱兰(2005)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来探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之道;王玉良(2005)则从制度建设来探讨服务型政府的保障问题;杨艳(2005)从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设计角度,谢庆奎,(2005)从政府创新角度来探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途径:而顾丽梅(2003 ),钟明(2003)等人则认为电子政府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建设电子政府具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增加政府透明度以及增强政府竞争力等重要功能,强调从电子政府角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2005)通过对国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经验考察以及对国内上海、南京、成都、广州、珠海、重庆、福建等六地进行实地考察,得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最佳目标这一结论。

而李军鹏的两本著作《公共服务型政府》(2004)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2006)更是将当前国内外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很强的对策。

国内学者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起步虽晚,但成果丰硕。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对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相对不足,研究者往往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了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上。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和探索纷纷兴起,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对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这样的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美]格罗弗·斯塔林,管理公共部门[M], Dorsey Press 1986。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M』,北京:三联书社 1989。

[3]查尔斯·福克斯和休·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4。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6]胡兵,服务型政府异化的学理原因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07
[7]张桢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