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才能真正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

本文对国内学术界关于“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归纳总结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目录1、前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1.3.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 2 -1.3.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2 -1.3.3 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 2 -1.3.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 3 -2、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3 -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 3 -2.2 强调经济政绩................................................ - 3 -2.3 财政支出不合理.............................................. - 3 -3、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的条件.......................... - 4 -3.1 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 - 4 -3.2 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 - 4 -3.3 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 - 4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 4 -4.1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 4 -4.1.1 行为规范........................................................ - 5 -4.1.2 运转协调........................................................ - 5 -4.1.3 公正透明........................................................ - 5 -4.1.4 廉洁高效........................................................ - 5 -4.2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 6 -4.2.1 根据国情,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体系........................ - 6 -4.2.2 探索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 - 6 -5、结论.................................................. - 6 -参考文献:............................................... - 8 -1、前言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模式演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自1998年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已进行了十多年,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的全面推进,各级政府都迈出了较大步伐。

1.1 研究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以来,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改革思路逐渐明晰。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内容。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

2004年3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听取陕西代表团意见时提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自此,服务型政府第一次被写入执政党的指导性文件当中。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再次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而予以强调。

1.2 国内研究现状自提出服务型政府概念后,中国学者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实践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应当说,目前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亟待深化的地方。

首先,中国化、本土化研究不够充分。

相当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只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情况与经验的介绍和移植;部分关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只是对国外既有理论的简单套用,脱离我国实际。

其次,研究角度和方法尚嫌单调。

现有的大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提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总体特征,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总体性的方向,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层面的倡导,而对具体制度安排和设计的研究相对不足。

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采用的是规范研究,而缺乏实证研究,缺乏从中国具体的现实经验出发,来思考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恰当起点、顺序和路径,在定性研究的同时,缺乏对服务型政府的定量研究。

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深化对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时有发生,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1.3.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

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3.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

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3.3 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而转变政府职能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

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其关键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1.3.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国富民强。

2、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薄贵利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同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不够;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公共服务体制僵化,质量不高,乱收费现象严重。

以教育为例,2001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3.19%,即使是与1998年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4.63%、4.49%、4.27%的财政投入相比,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2.2 强调经济政绩在以经济增长论英雄观念的长期主导下,公共服务理念并未引起一些地方领导的足够重视。

陕西某县一位常务副县长承认,县政府每年要召开18~20次常务会议,主要都是研究招商引资、上项目、征地、筹措资金、经济规划等问题,只有两三次涉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事。

陕西省行政学院教授王嘉让在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强烈的经济政绩冲动,总是把经济发展置于首位,忽视公共职能的发挥。

上一级政府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发展目标,总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下一级政府下达各种经济指标,出现层层加码、级级下压的态势。

2.3 财政支出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还基本上是“建设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而用于社会服务的费用偏低。

公共支出被大量用于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竞争性和盈利性领域。

因此,必须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