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如与他人坦诚交谈,通过自己的倾诉与他人善意的劝告把心头的疙瘩解开,如果是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还需要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

但教师主要应该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也绝不应该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的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的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

其实有些名言正是说明这种心态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是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的。

虽说,缘于"责任感"而出现的焦虑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紧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然而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则会使人紧张不安,所以还需要以平常心来调节。

3、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多种兴趣爱好。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现,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因为性格上的弱点往往正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内部原因。

比如在气质上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要保持自己热情、豪放、明朗、善交际等性格特点,注意克服好冲动、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点;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静、沉稳等性格特点,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等弱点。

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人是有思想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但是人们在业余时间从事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爱好的活动时,却专心致志,仿佛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了。

也许这是暂时的,但这些活动,比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常有这种情况,到外面去转转,回来后再想想,也许就觉得原先那些烦恼的确没有什么"意思"。

所以,从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使我们能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养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4、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任何工作如果没有对它的热爱是不可能干好的。

同时,培养人教育人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有较高的素质。

为了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

5、期望适度。

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

经过努力而达到了目标,主观上便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反之,未达到预期目标,即受到挫折,有可能产生沮丧情绪,多次受到挫折,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

比如教育好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指望通
过一两次谈话就能使其彻底转变,可能性不大。

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久之,对能否教育好便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

如果期望适度,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并给予其行为作每一步的正确引导,久之,不仅学生会从他自己的变化中获得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教师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教育好学生为教师之天职,乐在其中。

同样,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应有一个目标,但必须适度。

期望过低,没有动力;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信心必然受挫。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

在工作上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

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