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作者:————————————————————————————————日期:1. 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1.1. 居民出行次数1.1.1. 平均出行次数本次在泉州市进行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是小样本调查,共调查了200户居家,调查总人数为654人,调查有出行人数为614人,调查总出行次数2516次,人均日出行次数3.85次,有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为4.10 次。

1.1.2.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表1-1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性别调查有出行人数调查出行次数 人均日出行次数(人次/天) 男 297 1259 4.2 女3131243 4.01.1.3. 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图1-1 不同年龄平均出行次数4.204.293.814.274.37 3.993.883.733.403.603.804.004.204.404.606—1516—2021—2526—3031—4041—5051—60>60年龄出行次数从图1-1可以看出,年龄段在6~20和26~40岁的平均出行次数较高,说明学生、青少年和青壮年人口的出行较多。

1.1.4. 不同职业居民平均出行次数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个体劳动者和中小学生的平均出行次数最高,日平均出行次数分别达4.71次/日、4.94次/日和4.34次/日。

1.2. 居民出行目的泉州市居民出行主要目的是工作出行,占总出行的23.45%,其次是上学出行,占总出行的10.17%,见表1-2及图1—3。

图1-2 不同职业平均出行次数工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企事业负责人大专院校学生中小学生家务劳动者个体经营户其它职员农民0.001.002.003.004.005.006.00职业出行次数(次日)表1-2 居民出行目的构成 出行目的 出行次数(人次/日) 占总出行比例(%)上班 590 23.45% 上学 256 10.17% 公务 60 2.38% 回家 1132 44.99% 购物 138 5.48% 文化娱乐 55 2.19% 探亲访友 76 3.02% 其它209 8.31%图1-3不同出行目的的居民出行构成上班上学公务回家购物文化娱乐探亲访友其它0.00%10.00%20.00%30.00%40.00%50.00%出行目的出行比例1.3. 居民出行方式构成1.3.1.居民出行方式构成本次调查根据泉州市的交通特点,将居民的出行方式划分为9种类型。

实际调查出的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构成比例见表1-3。

根据调查结果,泉州市居民日常出行中,自行车是最常采用的出行工具,自行车出行占总出行量的比例高达40.70%。

自行车出行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泉州市城市面积小、出行距离短。

除自行车外,摩托车出行也是泉州市居民较常采用的出行方式,比例高达35.65%,这一点与沿海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相似,摩托车出行的高比例将会给薄弱的城市路网体系造成很大的压力。

表1-3 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构成出行方式占总出行比例(%)步行17.61%自行车40.70%公交车 1.79%出租车0.36%单位大客车0.83%小汽车 1.43%人力三轮车0.87%摩托车35.65%其它0.76%注:由于在居民出行调查中对泉州市的流动人口出行状况没有进行调查,故上表中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出行比例较实际情况偏低。

1.3.2.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目的构成由于样本量的问题,表1-4只列示步行、自行车和摩托车三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目的构成。

从统计数据来看,步行的出行目的较为分散;自行车的出行目的主要是与上班上学有关的出行;而摩托车却主要是用于上班出行,占33.2%。

表1-4 不同出行方式出行目的构成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出行目的代码 1 2 8 上班 1 10.4% 20.4% 33.2% 上学 2 9.9% 16.2% 3.5% 公务 3 1.1% 1.6% 3.2% 回家 4 48.1% 46.2% 43.1% 购物 5 15.8% 4.1% 2.8%文化娱乐 6 6.3% 1.5% 0.6%探亲访友7 1.6% 2.8% 3.6% 其它8 6.8% 7.2% 10.0% 合计100.0% 100.0% 100.0%1.3.3.不同出行目的出行方式构成表1-5为上班、上学两种主要出行目的的出行方式构成。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摩托车已经取代了自行车成为泉州市上班出行的首选方式,这反映了泉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摩托车的普及程度,而在大多数城市中占统治地位的自行车,正逐渐的转变为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

表1-5 不同出行目的出行方式构成上班上学步行7.8% 17.2%自行车35.4% 64.8%公交车 1.2% 2.0%出租车0.3% 1.6%单位大客车 1.5% 0.0%小汽车 2.2% 0.0%人力三轮车 0.2% 1.6% 摩托车 50.5% 12.1% 其它 0.8% 0.8% 合计100.0% 100.0%1.4. 居民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布1.4.1. 出行时间分布泉州市的居民出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泉州市居民出行在一日内有四个明显的高峰,其中早高峰最大,高峰小时系数为0.17,其次是晚高峰,高峰小时系数为0.14。

而且泉州市居民出行时段非常集中,四个高峰小时内的出行量就占了全天出行量的56.83%。

上述泉州市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特点,反映了泉州市仍具有小城市的典型特点,即城市建成区面积小,出行距离短,居民往往中午回家休息。

图1-4 全方式全目的出行时间分布图50100150200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时段出行次数1.4.2.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时耗分布表1-6 全方式及各种出行方式时耗表出行耗时全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6 12.08% 18.28% 8.20% 15.38% 6—10 34.02% 45.60% 28.81% 37.01% 11—15 20.95% 13.54% 24.12% 22.19% 16—20 18.40% 11.29% 22.46% 16.72% 21—30 10.49% 7.22% 12.50% 7.13% 31—40 2.31% 2.93% 2.44% 1.11% 41—50 0.52% 0.23% 0.78% 0.33% 51—60 0.48% 0.90% 0.49% 0.00%>60 0.76% 0.00%0.20% 0.11%根据本次居民出行调查,泉州市居民全方式出行平均时耗为15.8分钟,全方式出行时耗的高峰在6~15分钟,6~15分钟的出行占全部出行的54.97%,6分钟以下的出行占12.08%(这一比例相对其它城市较高),出行时耗在在30分钟以下的占全部出行的95.94%。

这些说明,市区规模小,居民出行的距离基本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种出行距离更适合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个体交通工具。

图1-5 全方式出行时耗分布图0.00%10.00%20.00%30.00%40.00%<66—1011—1516—2021—3031—4041—5051—60>60时间间隔比例2. 路段流量调查统计分析2.1. 路段流量时间分布在路段交通流量调查中,对18和29号站点即温陵北路和涂门街进行了白天16小时的连续观测。

这两个路段交通流量大,具有代表性,它们的交通流时间分布可以大致反映出泉州市整个路网系统的交通流时间分布特征。

2.1.1. 泉州市机动车(汽车和摩托车)流量时间分布图2-1 泉州市机动车交通流时间分布图10001500量泉州市道路机动车流量时间分布具有明显四高峰特性,这与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相吻合。

经统计,泉州市道路机动车流量的高峰时段在晚高峰,高峰小时系数为0.083,早高峰小时系数为0.074。

去除摩托车后,泉州市道路汽车高峰小时系数为0.077。

2.1.2. 非机动车流量时间分布泉州市道路非机动车流量也呈现四高峰特性,高峰小时在早高峰,高峰小时系数为0.1156。

图2-2 泉州市非机动车交通流时间分布图02004006008006:008:1010:2012:3014:4016:5019:0021:10流量2.1.3. 摩托车流量时间分布泉州市城区道路交通中存在着大量的摩托车交通,这部分交通量是道路机动车流的主导成分,所以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单独的分析。

泉州市摩托车交通的时间分布呈现出高峰清晰、流量集中的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摩托车是青壮年上下班的主要交通方式,上下班的时间决定了道路摩托车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经计算,泉州市摩托车流高峰小时系数为:0.099,高峰泉州市摩托车出行时间分布图020040060080010006:00:009:20:0012:40:0016:00:0019:20:00时间流量小时为晚高峰。

2.2. 路段流量构成2.2.1.机动车交通流量构成表2-1 泉州市机动车路段流量构成占总流量的比例车型调查站点的合计流量(辆,自然车)小客车20887 9.22%大客车12025 5.31%出租车18276 8.06%其它2587 1.14%摩托车159991 70.60%小货车9195 4.06%中货车2657 1.17%大货车1001 0.44%总量226619 100.00% 注:表中流量为31个调查站点6:00—10:00的调查流量泉州市道路交通流量构成中,摩托车是机动车流量的主导成分,达70%,其次是小客车和出租车,分别为9%和8%,组织好摩托车交通是解决泉州市路上交通的关键所在。

2.2.2.机非混合流量构成表2-2 泉州市路段机非混合流量构成车型调查站点的合计流占总流量的比例量(辆,自然车)小客车19639 5.73%大客车11400 3.32%出租车16837 4.91%其它2458 0.72%摩托车150730 43.95%小货车8868 2.59%中货车2552 0.74%大货车995 0.29%自行车117653 34.31% 人力三轮车11805 3.44% 总量342937 100.00%注:表中流量是30个调查站点6:00—10:00的调查流量泉州市道路交通流量中,摩托车交通流量最大,占总流量的43.95%,其次是自行车,占34.31 %。

与其他城市不同,人力三轮车在泉州市道路交通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达总流量的3.44%,人力三轮车多是泉州市道路狭窄、公交落后的必然反映,过多的三轮车会挤占较大的路面,对其他车流的正常行驶造成较大干扰。

2.2.3.路段高峰小时流量表2-3 泉州市路段高峰小时流量统计表单位:辆/小时调查站点路段名自然车标准车非机动车汽车摩托车合计汽车摩托车合计1 津潍街419 2380 2799 455 785 1240 11192 温陵南路1077 2800 3877 1226 924 2150 16493 涂门街761 2761 3522 840 911 1751 14404 温陵北路983 2882 3865 1168 951 2119 12295 九一街421 3078 3499 452 1016 1467 25206 义全街540 1689 2229 640 557 1197 18067 东湖街1127 1738 2865 1305 574 1879 11678 湖心街190 688 878 201 227 428 6609 坪山路北段730 661 1391 858 218 1076 29010 坪山路南段378 209 587 485 69 553 13211 刺桐路北段880 806 1686 1095 266 1361 56312 刺桐路中段891 1079 1970 1061 356 1417 51013 刺桐路南段749 893 1642 910 295 1205 52314 田安北路北740 1983 2723 799 654 1453 1437 段1194 2786 3980 1280 919 2199 1503 15 田安北路南段16 田安南路800 2271 3071 880 749 1629 1864746 3765 4511 857 1242 2099 1508 17 温陵北路北段964 3016 3980 1093 995 208818 温陵北路南段19 温陵南路946 2219 3165 1110 732 1842 138952 2081 2133 72 687 758 2605 20 中山中路北段95 2046 2141 115 675 790 2646 21 中山中路南段22 中山南路80 1728 1808 97 570 667 255023 新华北路190 1865 2055 208 615 823 210524 新华南路292 1745 2037 308 576 883 193925 城北路西段312 992 1304 363 327 690 103926 丰泽街637 2516 3153 673 830 1503 112327 泉秀街673 1800 2473 733 594 1327 177528 西街51 1409 1460 63 465 528 216829 涂门街862 3752 4614 953 1238 2191 292530 堤后路417 639 1056 480 211 691 44931 坪山路南段974 4304 5278 1053 1420 2473 2289 注:表中数据是早高峰时段7:40:00~8:40:00的流量数据从表2-3看,调查时段高峰小时流量最大的是东街,流量为2473辆,其次是温陵南路,达2304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