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stateoftheart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stateoftheart
保持适度过度通气:关键不是PaCO2,而是pH值,使pH维持在 7.50~7.60
加强呼吸道管理:吸痰应在充分镇静、充分还氧的前提下进行 严格掌握停止辅助呼吸的指征:合并重度肺高压者术后可能需要足够
长的呼吸辅助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的发生:
死亡率高达50%以上,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缺氧、酸中毒、应激反应及各种对气管和支气管的机械刺激均可引
有作者认为缺氧和代谢性 酸中毒会降低左室心肌的 收缩和舒张功能
9
临床分级
mPAP:21~30mmHg 轻度;31 ~50mmHg 中 度;﹥50mmHg 重度
PAP / ABP:﹤0.45 轻度;0.45 ~0.75 中度; ﹥0.75 重度
PVR: ﹤7 wood unit 轻度;7 ~10 wood unit 中 度; ﹥10 wood unit 重度
尽量缩短阻断时间和转流时间,实行有效的左心减压 采用中度血液稀释方法,Hct维持在17~20% 采用膜式氧合器和微栓过滤器,防止微栓对肺血管的损害 体外过程中使用肺保护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乌司他丁等 体外结束前行超滤,是胶渗压达到正常水平,减轻心肺负
担,清除部分炎性介质
15
体外循环脱机困难的处理
3
肺动脉高压新的分类(2008) ——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临床分级 诊断
治疗进展
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基因治疗
5
发病机制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右心输出量增加→肺动脉 被动扩张→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肺动脉被动收缩 →肺动脉压力升高→ → →动力性肺高压
结果:
内皮细胞增生,NO和前列环素↓,内皮素-1(ET-1)、血栓 烷、VEGF等↑ →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厚,血管收缩
P-选择素、血栓调节素和vWF ↑ →凝血活性↑ →肺动脉内 大量微血栓形成
7
8
肺动脉高压对机体的影响
右向左分流,出现严重缺 氧和紫绀
右心衰竭 肺水肿 左心功能损害:尚有争议,
肺动脉给药:硝普钠或大剂量PGE1(80~150g·kg-1·min-1 )
若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右室转流或ECMO
16
术后监测及处理
常规放置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体、肺动脉 压力
循环支持
增强心肌收缩力 调整心脏负荷 调整心律和心率
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的应用:早期、持续、足程、 个体化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stateoftheart
肺和心脏 ——唇齿相依,血脉相连
2
肺动脉高压的概念
诊断标准:海平面,右心导管检测
静息状态下,mPAP>20mmHg, 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 > 30mmHg PAWP<15mmHg
PH的实质是肺血管阻力(PVR)的增加
肺动脉压力只是表现形式,PAP=PVR×CO 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取决于PVR对右心功能和心排量的影响
改善肺功能:
每日定期吸氧,2~3L/min,每日3~4次,每次30~60min 术前呼吸锻炼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有报道术前给予特异性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NO、 iloprost(万他维)、 sildenafil(万艾可)
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14
术中处理
尽量减轻体外循环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肺 损伤和肺血管的收缩
肺血流增加→弹性蛋白酶活性增高→平滑肌细胞 肥厚、结构组织蛋白合成增加→肺血管重建→ → →阻力性肺高压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功能失调——肺血管重建、 动力性向阻力性转变的重要机制
6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原因:
血流切应力作用 骨形态蛋白受体(BMPR)基因的变异导致肺泡BMPR基因
表达的密度减少、编码TGF受体的ALK-1基因的多形性和 Ang-1的变异物
起肺血管剧烈痉挛收缩 肺循环血流明显减少,随之发生右心衰竭;回到左心的氧合血骤减,
引起低心排,组织供血供氧不足
不低于右向左分流; 右心导管:全肺阻力/体循环阻力﹤75% 股动脉血气分析:PaO2不小于60mmHg,SaO2不小于90%; 对于经吸氧、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后能达到上述水平者仍可考虑手术
婴幼儿可放宽(10wood unit),成人应收紧(7wood unit)
13
围术期处理:术前准备
改善心功能,纠正体内水及钠的潴留:强心;利尿;扩 血管(硝普钠)
“右心综合征”(right heart syndrome):高右房压、高肺血 管阻力、高肺动脉压;低血压、低心排量、低左房压
处理原则:尽量维持心脏良好灌注的前提下,设法降低肺 循环阻力
方法:超剂量升压药物 + iNO + 肺动脉输注药物
付肾剂量可达0.2~0.4g·kg-1·min-1,或正肾3 g·kg-1·min-1可经左房 输注(D’Ambra等报道)
及时纠正内环境紊乱: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 加强营养支持
17
术后监测及处理
呼吸支持:是术后早期处理的关键
保持充分镇静:芬太尼是首选,对循环影响小,且可以减轻肺血管对 吸痰的反应性,0.1~1g·kg-1·min-1
保证充分氧供:但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于60%,PEEP2~ 4cmH2O, 若有肺水肿、灌注肺,可加至8~10cmH2O
手段 单向活瓣补片法: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可降低围
术期病死率,但远期效果及生存率尚存在争议
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终末期先心病
12
心内畸形矫治术:手术指征
仍存在争议:集中在逐渐放宽的手术指征能否改善合并中 重度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期
一般原则:
无静息紫绀; CXR:肺血多,心影不小; UCG:左向右分流的流速、心动周期中所占时相、估测的分流量等均
10
诊断策略
病史、查体、CXR、EKG 重视UCG对右心系统的诊断价值:右心形
态和功能;定量测定肺动脉压力 右心导管的应用:
准确测定肺动脉压力 ACCP指南建议,所有患者均应行右心导管检查 明确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决定手术指征
11
治疗——基础及进展
外科治疗:
心内畸形矫治术: 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最重要、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