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理)历史试题A卷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理)历史试题A卷

试卷类型:A卷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理科文综试题Ⅰ卷(90*1=90分)31.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利簋(guǐ)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一定程度上说明A.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B.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C.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D.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2.有学者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强调儒家的A.礼仪和社会责任B.德治和君轻民贵C.仁政与“民本”思想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33、“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3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3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6、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7、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以静制动。

”这表明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39、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0、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家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41、《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体现了哪家观点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阴阳五行家4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B.墨子 C.老子 D.孙膑43.“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这里所推崇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45.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

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A.新中国的建立B.“一化三改”的推行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科学发展观的创立46、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目的是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47、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是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48、(原创)杨师群教授所著《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对百家争鸣的重要人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下列评价针对孟子的选项是A、主张专制的底层工匠 B、空中楼阁的辛勤建筑师C、专制理论的极大成者D、虚无主义的逍遥游客4950、(原创)宋代朱熹写了一首歌诀帮助儿童来记住八卦的符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下面图示为离卦的是A、▅▅▅▅▅ B ▅▅▅▅ C ▅▅▅▅▅ D ▅▅▅▅▅▅▅▅▅▅▅▅▅▅▅▅▅▅▅▅▅▅▅▅▅▅▅▅▅▅▅▅▅▅▅▅▅▅▅▅▅▅51、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诗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其中“三更”与今天时钟的对应是A.21点—23点B.23点—1点C.1点—3点D.3点—5点52、《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53、《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54.“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5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56、在有关惩治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7. 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内容反映的思想最有可能是A.“无为而治” B.“仁义、王道”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权神授”58、《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C.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59、《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60、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阐释的“游侠”,是一批无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布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为他人排难解纷,不惜付出代价,且无需回报的任何人;他们绝非仗势欺人的“豪暴之徒”,也不是施惠与人的既得利益者,因而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值得称颂;在秩序荡然无存的时候,他们以其实实在在的行为担当社会正义,尤其值得肯定。

尽管司马迁为此受到后来正统的史学家“退处士而进奸雄”的讥评,但他所肯定的“游侠”,在以后时代文学作品中回响不绝,对于“侠”的描写有时甚至成为突出的文化现象。

据此可知,古代文化中的“侠”主要是 A.以道德引导社会的理想主义者 B.现实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C.现实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D.体制外维持正义的行动主义者9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就供给细粮吃;到了60岁,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增加副食……1959年至1981年,从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鸠杖),还随之出土了《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600字,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学者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但真正让“养老院”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来又开设了“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

——节选自《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材料二德国是老牌的发达国家,养老制度十分完备,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立法就诞生在德国。

德国实行的是将农村养老保险从一般公民的养老保险中独立出来的制度,先后成立了十几家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并有总的联合会,再通过政府中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立法和监管,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能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没有德国早,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完善,现行制度也比较完备。

根据1959年、1985年和1991年日本政府的国民养老金制度规定:日本农民除了可以参加并享受覆盖全体公民的第一层次国民养老金,20-60周岁的农民还可以每月缴纳一定的附加保险费用,年满65岁后获得附加养老保险金。

此外,日本农村的民间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德国、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的养老举措(4分)(2)依据材料分析德日两国养老制度的共同举措?(6分)高二(理科)历史答案31-35 BABDD 36-40 BBBBC 41-45 CCDBC 46-50 CDBBC 51-55 BBCBC 56-60 CACCD 92、(1)、举措:①关注老年人的饮食②立法保护(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③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④设立居养机构,以养鳏寡孤独者(4分)(2)、①德、的多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