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论语》一、2002年四川眉山《论语》十则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⑸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可以为.师矣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学而不思则.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思而.不学则殆有卖炭翁释担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1.B2.C3.A4.B二、2006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德馨:_________________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三、2006年安徽省课程改革试验区《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_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____(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_________________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4.(3分) (每小题1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15.(4分) (每小题2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16.(4分) (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四、2007年武汉市新课程(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态度学思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
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
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五、2007年盐城市(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15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⑴不亦说乎?( ) ⑵李生说之曰( )⑶学而不厌( ) ⑷王生益愠(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B.学者之大忌C. 择善而从之D.是以谓之‘文’也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B. 可以为师/矣C. 盖/学贵善思D. 请铭之坐/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参考答案:10、(1)高兴(2)劝说(3)满足(4)恼怒11、B12、C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六.2008年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