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六 DTM模型

实验十六 DTM模型


Step: 选择仅 处理剖 面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生成的剖面图效果
保存剖面图的线文件和点文件,文件名均为“剖面图”。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4.GRD模型 执行如下命令:GRD模型离散数据网格化,网格化处理 离散数据。
Step1: 网格化方法按框中所示设 置,其余各项设置采用缺 省设置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7.5 GRD模型
下面依次来说明上图中7 个标注的作用: ①、将标注为“1”处的“等 值线套区”打“√”; ② 、单击标注为“2”处的“ 等值层值”按钮,系统会 弹出一对话框 ,如右图 ;

这里我们可以修单击“更新当前分段”按钮即可 修改成功,否则修改无效,然后单击“确认”按钮;
7.5 GRD模型
⑦ 、双击标注“7”处的“Yes”或“No”,来决定是否将对应该等高 线的高程值标注出来; 最后单击 “确定”按钮,生成等值线图,结果如图:
7.5 GRD模型
(3)、彩色等值立体图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彩色等值立 体图绘制” 命令,如左图,系统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 ,如右图 ;
7.4 DTM分析




第二步:单击“处理点线” 菜单下“线数据高程点提取 ”命令,如右上图; 则系统弹出“设置线抽稀点 参数”对话框 ,如右下图 ; 需注意的是“线属性高程数 据域”要选择高程值所在的 字段; 设置好参数后,单击“确定 ”按钮;
7.4 DTM分析
“线数据高程点提取”结果如图: (接下来,既可以生成Grd数据,也可以生成Tin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 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TIN:不规则三角网。是由一组不规则的具有X、Y 坐标和Z值的空间点建立起来的不相交的相邻三角形, 包括节点、线和三角形面,用来描述表面的小面区。 TIN的数据结构包括了点和它们最相邻点的拓扑关系, 所以TIN不仅能高效率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表面模型,而 且也是十分有效的地形表示方法。TIN的模型化能力包 括计算坡度、坡向、体积、表面长,决定河网和山脊线, 生成泰森多边形等。 Grd:规则格网数据
等值线 立体图 效果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执行如下命令:文件数据存于点数据文件, 文件命名为“等值线立体图”。同样方式分别 保存线和区文件,文件名均为“等值线立体 图”。
7.4 DTM分析
1、GRD模型 3、模型应用 2、TIN模型
7.4 DTM分析

DTM: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 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 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两种数据组织类型: 规则格网数据——Grd数据;
实验十六
DTM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是数字形式表示的地 表面,即区域地形的数字表示,它是由一系列地 面点的X,Y位置及其相联系的高程Z所组成。这 种数字形式的地形模型是为适应计算机处理而产 生的,又为各种地形特征及专题属性的定量分析 和不同类型专题图的自动绘制提供了基本数据。 在专题地图上,第三维Z不一定代表高程,而可代 表专题地图的量测值,如地震烈度、气压值等。

7.5 GRD模型

单击“GRD模型”菜单下 “离散数据网格化”命令 ,如左图,系统弹出“离 散数据网格化”对话框, 如右图 ; 单击对话框中的“文件换 名”按钮,保存生成的 Grd数据; 单击“确定”按钮;


7.5 GRD模型

单击“文件”菜单下“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命令,如左图,打开上 步生成的Grd数据“TmpGrid.GRD ” ,如右图;
3.高程剖面线生成 执行如下命令:模型应用高程剖面分析交 互造线,在视图窗口任意位置点击鼠标,此时 系统会弹出坐标显示框,确定后,再选择第二 点完成剖面线指定,并将此剖面线保存,文件 名为“剖面线”。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Step: 所采剖 面点的 坐标值 Step: 保存所指定剖面线数据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2.数据处理 执行如下命令:空间分析DTM分析文件 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加载 CONLINE.WL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处理点线线数据高程点提取, 生成离散数据。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Step: 设置抽稀系 数为0.5, 离散化等高 线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执行如下命令:GRD模型彩色等值立体图绘 制。
Step2: 选择Step1所生成的格网数 据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Step5: 退出参 数设 置,系 统绘制 等立体 图 Step3: 等值图参数设置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Step4: 等值线 参数设 置,确 保等值 线套区 被选中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7.6 TIN模型

模型应用;
四、思考题


1.如何借助等高线数据生成TIN模型?借助 TIN模型可以绘制哪些图件? 2.如何进行可视分析? 3.平面数据展布标注制图与高程点标注制图有 何区别?各有何用途?
7.5 GRD模型
③、单击标注为“3”处的“线参数”按钮,系统将弹出修改线参数对 话框,以供我们修改结果文件的线型, 如图;
7.5 GRD模型
④、将标注为“4”处的“等 值线光滑处理”打“√” ,并将光滑度选择为“高 程度” ; ⑤ 、将标注“5”处的“制 图幅面”改为“原始数据 范围”; ⑥、双击标注“6”处的颜色 ,系统弹出颜色表,如右 图,以供我们修改相应等 高线的颜色,不过一般情 况下默认就可以了
7.6 TIN模型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三角网内插网格化”命令,可以将Tin 数据转换成Grd数据;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坡元 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向分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 坡向分布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度分级图绘制”,可以绘制坡度 分级图;


三角剖分数据——Tin数据;
明码数据;
7.4 DTM分析

利用“输入编辑”模块中的等高 线自动赋值,对等高线文件 “KU6_3.WL”赋予高程值; 第一步:单击“文件”菜单下“ 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命令 ,如右图,打开演示数据 “KU6_3.WL” ;

7.4 DTM分析

打开演示数据“KU6_3.WL”,如图:
7.5 GRD模型

单击“等值图参数设置”按钮,则系统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 ,如图; 在“等值线套区”前打“√”,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上一级 对话框,然后单击“确认”按钮;
7.5 GRD模型

则“彩色等值立体 图绘制” 结果如右 图;
7.6 TIN模型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快速生成三角剖发网”命令,如左图, 系统提示是否保存Tin数据,单击“是”按钮,生成的Tin数据如右 图;
7.5 GRD模型
(1)、格网立体图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格网立体图绘制 ”命令,如左图,系统弹出“规则网立体图绘制”对话框,如右图 ,单击“确定”按钮 ;
7.5 GRD模型

“格网立体图绘制”结果如图:
7.5 GRD模型
(2)、平面等值线图的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平面等值线 图的绘制”命令 ,如左图,系统会弹出“设置等值线参数”对话 框 ,如右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借助于等高线生成DTM模型的方 法。 2.掌握借助于DTM模型生成剖面线的方 法。
二、实验准备


1.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保存于文件夹 Exercise-16中。 2.预备知识:DTM的概念,主要的生成方法。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1.数据准备 将实验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启动MAPGIS主程序。在主菜单界面中,点击 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工作目录 最终指向Exercise-16(盘符依据各人具体情 况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