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溴、碘练习题

氯、溴、碘练习题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练习
班级姓名
1.鉴别NaCl、NaBr、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B.溴水、淀粉溶液
C.溴水、CCl4D.氯水、CCl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3、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
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
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
4、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

如果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
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FeCl2
B.Na2SO3
C.NaOH
D.AlCl3
5.下列有关氯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
B.用强光照射装满次氯酸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可收集到两种气体
C.漂白粉和次氯酸溶液都是混合物
D.向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可能产生黄绿色气体
6.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A.久置氯水B.氯气的酒精溶液
C.盐酸D.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7. 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氯气有还原性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NaOH溶液是为了显示喷泉
8.某化学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只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如果需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l2,只需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即可
D.含有2 mol HCl的某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移的电子小于1 mol
9、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 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10、将223过程中,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
A B C D
11、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2S、SO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足量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

将该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析出白
色沉淀;另一份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①原气体中肯定有SO2②原气体中可能有SO2③原气体中肯定无H2S、HBr ④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Cl ⑤原气体中肯定不含CO2⑥原气体中肯定含HCl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④⑤⑥
12.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最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A.已经制得I2O5等碘的氧化物B.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
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离子化合物
D.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
13.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2 B.2∶1∶3
C.6∶3∶2 D.3∶2∶1
14.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个电子
15.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已知C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D
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常见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写出K中金属阳离子的符号。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3)若A与过量的H反应生成B、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n(B):n(C):n(D)=3:4:2,则A的化学式是。

(4)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该晶体属于晶体。

16.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

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
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 mol·L—1NaOH标准溶液去反应,消耗22.00mL,该次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mol·L—1;
③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
移到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
直至不变。

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
是(排除仪器和实
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