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化学反应原理1.(一)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装置如图1所示。
(1) 收集到(CH3)4NOH的区域是 (填a、b、c或d)。
(2) 写出电池总反应。
(二)乙酸乙酯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酯化合成:CH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 ΔH=-2.7 kJ·mol-1已知纯物质和相关恒沸混合物的常压沸点如下表:纯物质沸点/℃恒沸混合物(质量分数)沸点/℃乙醇78.3 乙酸乙酯(0.92)+水(0.08) 70.4乙酸117.9 乙酸乙酯(0.69)+乙醇(0.31) 71.8乙酸乙酯77.1 乙酸乙酯(0.83)+乙醇(0.08) +水(0.09) 70.2请完成:(1)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体系中硫酸有催化作用B.因为化学方程式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反应的ΔS等于零C.因为反应的△H接近于零,所以温度变化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大D.因为反应前后都是液态物质,所以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 一定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
若按化学方程式中乙酸和乙醇的化学计量数比例投料,则乙酸乙酯的平衡产率y=;若乙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 1,相应平衡体系中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请在图2中绘制x随n变化的示意图(计算时不计副反应)。
(3) 工业上多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将合成塔中乙酸、乙醇和硫酸混合液加热至110℃左右发生酯化反应并回流,直到塔顶温度达到70~71℃,开始从塔顶出料。
控制乙酸过量的作用有。
(4) 近年,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2C2H5OH(g)CH3COOC2H5(g)+2H2(g)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体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如图3所示。
关于该方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B.增大体系压强,有利于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C.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醛是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D.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乙烯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2.(一) 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
已知:C10H18(l)C10H12(l)+3H2(g) △H1,C10H12(l)C10H8(l)+2H2(g) △H2△H1>△H2>0;C10H18→C10H12的活化能为E a1,C10H12→C10H8的活化能为E a2,十氢萘的常压沸点为192℃;在192℃,液态十氢萘的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约为9%。
请回答:(1) 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2) 研究表明,将适量十氢萘置于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升高温度带来高压,该条件下也可显着释氢,理由是。
(3) 温度335℃,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十氢萘(1.00 mo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的产率x1和x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在8 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量为 mol(忽略其他副反应)。
②x1显着低于x2的原因是。
③在图2中绘制“C10H18→C10H12→C10H8”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二) 科学家发现,以H2O和N2为原料,熔融NaOH-KOH为电解质,纳米Fe2O3作催化剂,在250℃和常压下可实现电化学合成氨。
阴极区发生的变化可视为按两步进行,请补充完整。
电极反应式:和2Fe+3H2O+N2=2NH3+Fe2O3。
3.以氧化铝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可合成氮化铝(AlN);通过电解法可制取铝。
电解铝时阳极产生的CO2可通过二氧化碳甲烷化再利用。
请回答:(1) 已知:2Al2O3(s)= 4Al(g) +3O2(g) ΔH1=3351 kJ·molˉ12C(s)+O2(g)= 2CO(g) ΔH2=-221 kJ·molˉ1 2Al(g)+N2(g)= 2AlN(s) ΔH3=-318 kJ·molˉ1碳热还原Al2O3合成AlN的总热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2) 在常压、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和气体(体积比1∶4,总物质的量a mol)进行反应,测得CO2转化率、CH4和CO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
反应Ⅰ.CO2(g)+4H2(g)CH4(g)+2H2O(g)ΔH4,反应Ⅱ.CO2(g)+H2(g)CO(g)+H2O(g)ΔH5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4小于零B.温度可影响产物的选择性C.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少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和H2的初始体积比改变为1∶3,可提高CO2平衡转化率② 350℃时,反应Ⅰ在t1时刻达到平衡,平衡时容器体积为V L,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用a、V表示)③ 350℃下CH4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画出400℃下0~t1时刻CH4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据文献报道,CO2可以在碱性水溶液中电解生成甲烷,生成甲烷的电极反应式是。
4.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 已知:900 K时,4HCl(g)+O2(g)2Cl2(g)+2H2O(g),反应自发。
①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判断并说明理由。
②900 K时,体积比为4 :l的HCl和O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Cl的平衡转化率α(HCl)随压强(P)变化曲线如图。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到T K(假定反应历程不变),请画出压强在1.5×l05~4.5×105 Pa范围内,HCl的平衡转化率α(HCl) 随压强(P)变化曲线示意图。
(2) 已知:Cl2(g) + 2NaOH(aq) =NaCl(aq) + NaClO(aq) + H2O(l) △H l = -102 kJ·molˉ13Cl2(g) + 6NaOH(aq) = 5NaCl(aq) + NaClO3(aq) + 3H2O(1) △H2 = -422 kJ·molˉ1①写出在溶液中NaClO分解生成NaCl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用过量的冷NaOH溶液吸收氯气,制得NaClO溶液(不含NaClO3),此时ClOˉ的浓度为c0 mol·Lˉ1;加热时NaClO转化为NaClO3,测得t时刻溶液中ClOˉ浓度为c t mol·Lˉ1,写出该时刻溶液中Clˉ浓度的表达式;c(Clˉ)= mol·L-1 (用c0、c t表示)。
③有研究表明,生成NaClO3的反应分两步进行:I. 2ClOˉ = ClO2ˉ+ Clˉ II. ClO2ˉ + ClOˉ = ClO3ˉ+ Clˉ常温下,反应II能快速进行,但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很难得到NaClO3,试用碰撞理论解释其原因:。
(3)电解NaClO3水溶液可制备NaClO4。
在电解过程中由于阴极上吸附氢气,会使电解电压升高,电解效率下降。
为抑制氢气的产生,可选择合适的物质(不引入杂质),写出该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5.氨气及其相关产品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以Fe为催化剂,0.6 mol氮气和1.8 mol氢气在恒温、容积恒定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氨气,20 min后达到平衡,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①在第25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迅速增大至2 L并保持恒容,体系达到平衡时N2的总转化率为38.2%。
请画出从第25min起H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②该反应体系未达到平衡时,催化剂对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 ①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强还原性,可通过NH3和NaClO反应制得,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2H4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室温下其电离常数K1≈1.0×10-6,则0.01 mol·L-1 N2H4水溶液的pH等于(忽略N2H4的二级电离和H2O的电离)。
③已知298K和101kPa条件下:N2(g) + 3H2(g)=2NH3(g) ΔH1, 2H2(g) + O2(g)=2H2O(l) ΔH2,2H2(g) + O2(g)=2H2O(g) ΔH3, 4NH3(g) + O2(g)=2N2H4(l) + 2H2O(l) ΔH4则N2H4(l)的标准燃烧热ΔH=。
(3)科学家改进了NO2转化为HNO3的工艺(如虚框所示),在较高的操作压力下,提高N2O4/H2O的质量比和O2的用量,能制备出高浓度的硝酸。
实际操作中,应控制N2O4/H2O质量比高于5.11,对此请给出合理解释。
6.由某精矿石(MCO3·ZCO3)可以制备单质M,制备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原料制备甲醇,取该矿石样品1.84g,高温灼烧至恒重,得到0.96g仅含两种金属氧化物的固体,其中m(M)︰m(Z) =3︰5,请回答:(1) 该矿石的化学式为。
(2) ①以该矿石灼烧后的固体产物为原料,真空高温条件下用单质硅还原,仅得到单质M和一种含氧酸盐(只含Z、Si和O元素,且Z和S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单质M还可以通过电解熔融MCl2得到。
不能用电解MCl2溶液的方法制备M的理由是。
(3) 一定条件下,由CO2和H2制备甲醇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反应:反应1:CO2(g)+H2(g)CO(g)+H2O(g) △H1反应2:CO(g)+2H2(g)CH3OH(g) △H2反应3:CO2(g)+3H2(g)CH3OH(g)+H2O(g) △H3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则△H2 △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4) 在温度T1时,使体积比为3︰1的H2和CO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
T1温度下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不改变其他条件,假定t时刻迅速降温到T2,一段时间后体系重新达到平衡。
试在图2中画出t时刻后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至平衡的示意曲线。
7.(1) 氮化铝(Al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可在温度高于1500℃时,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得。
实验研究认为,该碳热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①Al2O3在碳的还原作用下生成铝的气态低价氧化物X(X中Al与O的质量比为6.75 : 2);②在碳存在下,X与N2反应生成A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