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武汉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难点: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
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
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①3千米=( )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试一试:8千米=( )米( )米=5千米
4000米=( )千米9000米=( )米
6千米=( )米( )米=7千米4350米=( )千米( )米2千米500米=( )米
6千米720米=( )千米
(2)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3)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 ( )。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⑤一根旗杆高8( )。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换算(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5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以人为本”。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
并且充分用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极参与教学过程,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