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新闻学:是一门以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新闻学的研究对象)2.广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3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个案研究法,检验某一个受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B、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可分纵向、横向。
综合式比较。
C、调查研究法,以少数的访问调查面获得多数人态度资料的一种方法。
D、内容分析法,以语言方式表述转换为以数量方式表述。
步骤为:选取样本、内容分类、内容编码、统计资料。
4、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及其思想A、《新闻学大纲》徐宝璜1922出版B、《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1923出版C、《中国报学史》戈公振1927出版第二章新闻1、概念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宣传:是运用各种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迅速越快越好。
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多属延缓性新闻,但它讲究写作技巧,必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要有明确时间。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很难有明确时间。
2、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迅速3、认识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定义一:新闻史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表达出新闻的实质)现在定义:随社会的发展,新近事实变动或正在发生的信息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地区别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讨论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是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①直接目击:现场的重要性②他人转述:消息来源很是关键③文本资料:提供线索和背景④大众传媒:参与、竞争5、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6、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分类的认识7、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同:A、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及运动状况的反映B、都有助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以利于认识改造世界异:A、外延宽窄不同;B、传播手段的差异C、主观色彩的有无:信息可有可无,新闻通常有主观色彩8、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联系:尽管二者从动机、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
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第三章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是新闻传者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将事实信息转换为新闻产品,广泛、迅速地传播给受众并接受受众反映的双向循环传播过程2、新闻传播过程理论与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系统传播过程模式2、新闻传播过程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文本,传递新闻文本,收受新闻文本,信息反馈环节(采、写、传、接收、反馈)3、新闻传播基本要素:传者、内容、媒介、受众1)传者:记者,编辑,播音员,发稿人,总编辑等媒体工作人员构成新闻传播者。
他们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
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新闻传者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工作人员。
2)内容:是在采集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记过写作,编辑并为受众所接收的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
新闻传播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播的内容。
3)媒介:又叫大众传播媒介,是专门用来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信息的技术手段的总和。
新闻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4)受众(略)第四章新闻传媒业的产生1、中国古代社会新闻传播工具2、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重点)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4、近代中文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五章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新闻业诞生的基本条件1)资本主义时代从16世纪开始,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这就客观上创造了受众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存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大大增多,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这就便利了报刊的采集和发行。
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集中加深,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2、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报纸:A、记录性好,便于长期保持;B、选择性强,读者自由性大;C、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A、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时效性差;B、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C、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广播:A、传播迅速,时效性强;B、渗透性好,不受空间交通的限制;C、对象广泛;D、感染力强。
缺:一瞬即逝,使受众不能自由选择,传播性差。
电视:A、强烈的现场感;B、亲切感,仿佛是面对面;C、简洁明了。
缺:A、视觉性带来局限性,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B、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网络:A、信息量大;B、时效性强,C、开放度高(信息分享度高);D、互动性强;E、链接便捷。
缺:A、信息庞杂(信息自由流动的弊病);B、话语分散;C、把关弱化;D、浏览成本高3、新闻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4)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的多样化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第六章新闻媒体的性质1、新闻传媒业的共性、特性和个性共性:所谓的共性就是指所有新闻媒体的超时空,超阶级和超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1)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属于上层建筑,仅仅只是舆论机构,没有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体主要传播新闻,和传播其他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是有区别的。
所以,新闻媒体的共性就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性:就是指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描述,主要方面有:1)从所有制分:民营、公营、国营2)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分:独立的XWMT、官方、半官方3)从阶级性方面看:无产阶级、资产阶级4)从办报方针看: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5)从媒体的内容看:严肃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个性:是新闻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是:报道迅速,及时;真实,客观,公正;见解独到;编排新颖;2、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实质和外在形式实质:新闻媒体,既属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
外在形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3、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什么时代意义双重属性的认识给我国新闻业带来重大转机: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社会的反馈,以受众为中心。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问题是:有些媒体为争取受众,格调低下,低级庸俗;有些媒体搞有偿新闻,将版面标价出售。
4、认识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1)经常思考读者的需要;2)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3)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存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就是为了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单纯地迎合读者,产生了色情、暴力等内容。
5、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1)中国新闻传媒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要支持新闻媒介4)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党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5)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至少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团股份的新闻媒介。
6)新闻媒介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第七章新闻选择1、概念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