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1.难忘的启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同学交流3.指名汇报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jǔ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jièchìkuìmǒu xiágǎng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⑵思考书后问题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3.倒叙开头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讲演比赛(3-5)受到申斥(6-7)翻译官宽容(8)2.指三人分读(3-8)〈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①“那时我还小”——————“从心里感到敬佩”②“我感到羞愧”——————“编造出来的”③“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很不用心”④“从这种宽严之问”————“某些道理”。
重点理解句中:A“宽严”之问指什么?(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日语两个角度谈)B小学声会领悟到哪些道理?(热爱祖国,仇恨敌人)〈3〉学生质疑3.指名读第三段,谈谈讲了什么?(学堂的名字,位置,环境)4.总结:第三段:1.指名读2.出示最后一句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⑴理解句子意思⑵改写为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意思不能变。
三、总结全文,学生质疑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主题值得我们学习。
四、课堂检测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五、课外练习读了课文,你可能会想到自己一些经历,试写下来。
〈〈我的老师〉〉板书设计难忘的启蒙感思讲演比赛激念热爱祖国受到申斥(严)仇恨敌人翻译官宽容(宽)2.老师领进门教学目标: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学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激趣:“老师领进门”,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
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
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老师巡视)。
(3)检查。
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3.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教师随时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的?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二)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2.领会田老师讲述的故事;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4.(1)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2)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位、朗读。
2.“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四)尝试背诵最后两节。
四、课堂检测说说不忘师恩的故事或自己尊敬老师的事。
五、作业1.完成词句活动室。
2.收集尊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2.老师领进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师恩难忘3.新来的王老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撇撇嘴(piě) 折叠(zhédié) 自顾自摇摇头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①齐读②学生点读巩固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④运用词语造句⑤齐读巩固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一)解读蔡林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⑤有感情的齐读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二)解读王老师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①齐读差生档案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课堂检测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
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板书设计差生档案新来的王老师蔡林(自卑自信)帮助、鼓励4.忘不了的笑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3.总结小队中小伙伴笑声的特点。
4.仿照文章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仿照文章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1.师板书:笑。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字分别组成两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
2.人们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笑体现了什么情感?(高兴、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忘不了的笑声》,去感受同学们别具一格的笑声。
3.指名同学补充板书课题。
二、整合学生的疑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领自授,导学达标。
(一)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1.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中间4个自然段由本班“朗读小能手”朗读。
2.在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达成共识。
2.向组员请教自己疑问。
3.中心发言人准备讲授。
(三)引领自授1.中心发言人汇报本课的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进行互补后板书。
2.中心发言人汇报引领学习。
(1)归纳四个同学的不同笑声、特点,并在文中用“”线画出。
余晓“格格格”有感染力鲁珊“嘿”文雅方萍“嘻嘻嘻”淘气陈立“呵呵呵”洪亮(2)这些别具一格的笑声,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在文中用“”画出来。
A她正一边笑着,一边给同学念作文呢。
(动作描写)B“嘿,‘积雨云’来了,要不要我发表一个天气预报啊?”(对话描写)……(3)教师引领:文中的双引号和单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单引号:特指。
双引号:对话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1.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小伙伴别具一格的笑,把同学间团结快乐、亲密无间的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也来露一手,写写我们六(4)班同学的笑,字数为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从同学们所写的笑中,请你评价一下我们的班集体。
我们六(四)班是,是,是,我爱我们班,我为它骄傲与自豪。
五、师总结升华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今天我们为这个集体骄傲,明天这个集体会因我而自豪,让我们把笑、把快乐留在这里,带着希望出发,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母校六、课堂检测板书设计4.忘不了的笑声余晓、鲁珊、方萍、陈立爱笑5.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