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五世纪)
1:要历史事件
三国时期,曹魏王承袭汉制,在新疆的海头(罗布淖尔)、高唱设西域长史和戊己校(xiao)尉,在哈密以南置伊吾县隶属敦煌郡。

这是中原郡县制推行到西域的最早记录。

公元316年(四世纪)西晋灭亡。

前凉在吐鲁番地区设高长军,任命太守管辖,郡以下设县、乡、里。

四世纪中叶(382年),苻坚(fu jian)派吕光率军进驻龟兹,不久吕光回到凉州,建立后凉王朝。

后又命吕覆为西域都护,驻守高昌。

386年,鲜卑拓拔部首领建立北魏,逐渐统一中国北方。

曾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北魏还在罗布淖尔设置鄯善镇、焉耆镇。

命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驻守鄯善管辖西域。

在这期间高昌、焉耆、疏勒、竭般陀、于阗、鄯善等地多次派人到内地对北魏、西魏和萧凉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

2:宗教信仰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传入西域,当时西域少数民信仰的宗教有: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

四:隋唐时期——多元化民族大融合时期
1:主要历史事件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隋朝在西域专门设立了西戎校尉,负责处理有关西域的事物。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唐朝在西域实行两种管理制度:
(1)实行郡、州、乡、里制度,主要在新疆东部,包括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

(2)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

安西都护府所属的十六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南路和葱岭以西地区。

北庭都护府所属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其又分三十多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北麓和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地区。

唐玄宗(李隆基)推行节度使以后,西域置安西四镇(和田、喀什、库车、焉耆)节度使和伊西北庭节度使,与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并存。

并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兵府制、稽查户口。

公元840年,唐后期原居住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由于遭到雪灾、瘟疫、内战被迫西迁或南移,大部分进入西域与原来的土著居民相融合,使新疆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新疆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当时西域传入内地及内地传入西域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技术:
西域传入内地的商品主要有:牲畜、毛织品、玉石、香料、药材。

内地传入西域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有:丝绸、铁器、漆器、茶叶、造纸术。

2:宗教信仰
公元前1世纪前后,由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于阗。

当时最大的佛国是于阗。

佛教在西域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吐鲁番的高昌回鹘王朝。

唐朝时期在西域信仰佛教的国家主要有:于阗、疏勒、高昌、龟兹。

此时佛教为西域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宗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