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练习

大学语文练习

大学语文练习
————————————————————————————————作者:————————————————————————————————日期: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春江花月夜》至今还是何种乐曲:
A.小提琴协奏曲B.美声音乐C.交响曲D.民乐
.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 《春江花月夜》 B. 《山居秋暝》 C. 《归园田居》 D. 《长恨歌》
、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歌是
《蜀道难》 B 《代答闺梦还》 C 《长恨歌》 D 《春江花月夜》
.将《春江花月夜》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诗人是
徐志摩 B 戴望舒 C 闻一多 D 舒婷
.《赤壁赋》属于赋体中的
A.汉赋B.骈赋(律赋)C.抒情小赋D.文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苏轼的
A.《念奴娇·赤壁怀古》B.《明月何时有》C.《赤壁赋》D.《后赤壁赋》
.《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 下列诗题中,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迢迢牵牛星》B.《春江花月夜》C.《登金陵凤凰台》D.《江南春》
. 成语“凭虚御风”出自
A.《赤壁赋》B.《后赤壁赋》C.《念奴娇﹒赤壁怀古》D.《陌上桑》
0.被闻一多誉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是
. 《登金陵凤凰台》 B. 《春江花月夜》 C. 《长恨歌》 D. 《登黄鹤楼》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其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所谓“吴中四士”指的是
.张若虚 B.贺知章 C.张旭 D.包融 E.王维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 B.用典 C.对仗 D.拟人 E.夸张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 B.用典 C.对仗 D.拟人 E.互文
.《春江花月夜》描写“思妇”的诗句有
.何处相思明月楼 B.可怜楼上月徘徊 C.愿逐月华流照君 D.江水流春去欲尽 E.白云一片去悠悠
. 《春江花月夜》中,在写景中通过暗示手法写人情的诗句有
.玉户帘中卷不去 B.捣衣砧上拂还来 C.白云一片去悠悠 D.江天一色无纤尘 E.汀上白沙看不见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表现在方面。

A.诗歌
B.赋
C.散文
D.曲
E.词
.《赤壁赋》体现文赋的特征有
A.主客问答
B.抑客伸主
C. 骈散句交错
D.押韵
E.含蓄朦胧
.下列成语,见于《赤壁赋》的有。

A.冯虚御风
B.望洋兴叹
C.杯盘狼藉
D.分崩离析
E.正襟危坐
. 下列《赤壁赋》的句子属于对偶的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E.挟飞侠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0.苏轼文艺创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散文
B.诗词
C. 小说
D. 绘画
E. 书法
三、名词解释(10分)
赋体::是汉代形成的文体,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有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描述。

赋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汉初的赋继承骚体传统,并逐渐向新赋转化;东汉后期出现了抒情小赋;魏晋六朝赋朝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或“律赋”;中唐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接近散文的“文赋”。

四、解释下列古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0分)。

.月照花林皆似霰. (细蜜的雪珠0
.玉户
..帘中卷不去(思妇的居室)
.鸿雁
..长飞光不度 (指信使)
.碣石潇湘
....无限路 (借指天南地北)
.落叶摇情
..满江树。

(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飘飘乎遗世
..独立 (超脱尘世)
.苏子愀然
.. (.忧愁凄怆的样子).
.酾酒
..临江 (斟酒)
.知不可骤得
.. (轻易得到)
0.相与枕藉
..舟中 (彼此相枕着睡觉)
五、翻译下列古文中的句子。

(10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
.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江面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遨游)
.舞幽壑之潜蛟(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与鱼虾为伴侣,与麋鹿为朋友)
0.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时盈时虚的事物就像月亮那样,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六、默写并翻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时圆时缺的事物就像那月亮,可是它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

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七、简答题(10分)
.为什么说“月光”是《春江花月夜》全诗的灵魂?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月光的确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贯穿统领全篇的灵魂。

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为线索,写了“月生、月照、月高悬、月斜、月落”的全过程。

从内容上看,A.月光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描绘了潮水、波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意趣盎然。

B.月光是引发作者探索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因由的哲理思考的凭借。

C.月光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

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九、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话是谁说的? (这段话是客说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写的《短歌行》一诗。

.“一世之雄”指的是谁? (指曹操,即文中的孟德)
.“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赤壁之战的往事。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表现了苏轼政治失意后的消极苦闷及出世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