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漫画作文审题课题

漫画作文审题课题


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 提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 “因素”构成的情 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 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高考试题回放
往年高考作文题
写作要求: (一)仔细观 察右面这幅漫画,写 一段说明性文字,字 数在300字以内。不 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 文。 (二)根据上面 这幅漫画的内容,自 拟题目,写一篇议论 文,字数在800字以 内。不要写成诗歌或 抒情散文。
【漫画涵义】猫要吃鱼,但猫的本职
却是捉老鼠。猫有了鱼吃就不再捉老 鼠,漫画讽刺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当 下,很多公职人员职责观念淡薄,不 能恪守职责,并且恪守职责的反而受 到嘲讽。


作文角度参考 1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不管多么安 逸,决不能迷失自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干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 2 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 抛弃。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 得饱饱的,而它们却是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 责,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比如富二代、八旗子弟、啃 老族等,他们不就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
2007年
全国卷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 跌倒了,周围站 着三个人,分别 代表了社会、家 庭和学校,三个 人异口同声地说 “出事了吧!”。 文体自拟,自命 标题,800字以 上。
2010年全国卷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漫画主要内容】图上有四只猫,
பைடு நூலகம்
每只面前有一条鱼。一只猫抓老 鼠,一只对另一只说:“都什么 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一 只已经吃饱,恬然地摸着鼓鼓的 肚子。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 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 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 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 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 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 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 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 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 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 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 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 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 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 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 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 成至彼岸。
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传其神,
抓主旨,可以有想像。但要把握一点: 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绘画意图,漫 画材料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 来确立的,是从绘画原作中产生的,而 不是观察者外加的。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 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 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 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 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 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 “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 长。
漫画类作文审 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漫 画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 思想武器。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 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就是在简单的 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漫画多从生活现 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 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 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 深奥的道理(寓意)。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 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 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 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 “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 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 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 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 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 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 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 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 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 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猫天生 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是在于捉鼠,而 非吃鱼! 4 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 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对 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方面,不能怕别人的 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
考生对其材料内容理解时,往往见仁 见智,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然而 总有一种理解是最接近题意的,这就好像 是一个靶子,纵然有八环、九环,但毕竟 有个十环。这就需要比较选优,破解题意, 保障作文符合最佳题意,方能获得高分。 作文构思最佳立意: 1.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 2.职责大于诱惑、私欲; 3.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 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 “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 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 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 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 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 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 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 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 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 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 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 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 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 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 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 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如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当邮差激动地告诉他他已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依旧坐在芒果树下为孩子们 讲故事,那份面对荣誉时的淡泊,让他创造了《芒果 树下的天堂》。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文学与荣誉无关, 与金钱无关,它只关乎人性关乎真情!面对人们的疑 惑,泰戈尔平静而语:“对于人们送上的荣誉之杯, 我只会轻轻地亲吻她一下,但绝不会畅饮其中的烈 酒。” 这是一种坚守,这是一种智慧,这更是一种精神。 是各行各业都应坚守的精神! 学者就要诚心为学,以激扬笔墨书写时间真情、 人世善恶;商者就要诚信为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 任;官者就要清正为民,“公生明,廉生威”,这样 国才可以大治! 无论为人为学为事,皆要坚守自我之本色,坚守 道义,坚守最初的那份执着与坚毅。这样,我们才可 以取得成功之上的成功,这样,我们民族的事业才能 繁荣昌盛,永不止步!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 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 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 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 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 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 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 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 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 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 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 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 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 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 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 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 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 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 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 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 惑。


又有多少企业,只为追求利益,弃人民的生命、 健康于不顾,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有毒奶粉刚下架, 劣质奶糖又登场……企业的血液中应当流动道德的成 分,一个优秀的企业,当以承担社会责任为重,奈何 为利益所左右,危害人民大众!
更有多少贪官腐吏,一旦掌有人民赋予的 权力,便坐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这些人何异于那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坚守职责的 病猫?否则何至于出现“垃圾桥事件”,又何 至于煤矿事故频发,西南水利失修干旱严重? 这些都是忘却责任,丧失最初那份高贵的 气质,失去本色的人!一个有力量真正高贵的 人当是一如既往坚守本色承担责任的人,是真 正坚守不移的人!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 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 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 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 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 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 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 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 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如何安排漫画作文的结构?

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述
承 转
(力求简明、清楚) 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 (力求自然、准确) 提出问题 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 分析问题
(力求深度、力度)
解决问题
合 综合上文,再申主旨
( 力求完整、有力)



保持本色 舍鱼而抓鼠 当第一只猫已将盘中鱼席卷入肚,甚为得意时; 当第二第三只猫以惊奇的眼神嘲笑的口吻议论着: “有鱼吃为何还捉老鼠”时,第四只猫看到逃窜的老 鼠义无反顾地扑了上去,“舍鱼而捉老鼠”。我们为 第四只猫的本色出动而鼓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的 本职。 捉老鼠本为猫的天职,可惜前三只猫忘掉了自己 的本职,坐享鱼肉,“有鱼吃”不是不去捉老鼠的理 由,它们抛却的不是那只鼠,而是责任与本色,它们 吃下去的也不是鱼肉,而是懒惰丧失本性的固疾!这 又何尝不是一些社会上的人、事的写照呢? 多少人功成名就后,忘却了曾经的艰辛与付出, 而沾沾自喜,满足而停滞不前,抛弃了曾经的信誓旦 旦的宣言“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坚守淡泊,不改 初衷”。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 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 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 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 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 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 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 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 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 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 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 此当今之急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