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3)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3)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4)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4)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4)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5)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7)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7)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9)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10)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10)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1)第六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12)第七节工业用地规划 (13)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3)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3)第十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14)第十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4)第十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6)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16)第十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16)第十六节电信规划 (17)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18)第一节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18)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18)第三节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20)第六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1)第一节江高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1)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21)第一章总则1.0.1为适应江高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江高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0.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1.0.3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广州市及至于更大区域范围内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
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2.1.1 规划依据2.1.1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规、技术标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1.2 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5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广州市“十五”计划、白云区“十五”计划,江高镇“十五”计划;●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市规划局);●广州市区加油(气)站规划(2001—2010);●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参考);●其它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2.1.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区域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广州市和白云区整体发展建设思路和新发展战略,落实中心镇规划战略部署,地方特色的保留与塑造。
2.2.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2.3. 规划范围与规划层次划分:规划将全镇96 km2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控制范围。
协同国土等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区(镇)域土地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控制—空间管制。
按综合利用的方式与目标差异,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和镇中心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2.2.1 江高镇的发展将是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区位与自然环境优势,保持产业和城镇发展建设态势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城镇的扩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2.2.2 保持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无污染工业、大力发展以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仓储、物资转运、商贸服务业(物流业)。
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2.2.3规划性质--江高镇是广州市中北部的卫星城之一。
是以工业为基础,商贸物流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2.3.1 江高镇镇域规划总人口至2010年17万人,到2020年为20.5万人。
2.3.2 镇中心区规划人口至2010年人口为16.5万人,至2020年人口为20万人。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2.4.1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在1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21平方公里。
2.4.2镇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1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20平方公里。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3.0.1规划范围包括镇域行政区范围,总用地96平方公里。
3.0.2镇域土地综合利用,按“三区六线”进行划分和控制。
3.0.2.1三区●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3.0.2.2六线●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建设区规划控制绿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3.0.3 规划镇域形成“带状城市地域”结构形态。
3.0.4 规划镇域建设用地(非农建设区)总规模为28.85平方公里,其中镇中心区规模控制为20.22平方公里。
分别占镇域土地总量的30.08%和21.08%(各类用地规划布局情况详见镇域规划“三区六线”图”和表3--1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
表3--1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4.1.1 镇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控制面积为2202公顷。
其中包含了11条行政村:江村、珠江村、塘贝村、泉溪村和何布村、茅山村、大龙头村、雄丰村、中八村、五丰村、郭塘村。
4.1.2 规划形成沿广北铁路站场为及广花公路之间、沿主干交通线方向南北轴向扩展的南北两大片狭长带状城区。
东西城区通过滨江路(下穿铁路线)、环镇中路(下穿铁路线)、白云五线(高架跨铁路)、神山大道、白云六线等连接。
并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整理,空间上构成“一主两副、两片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
4.1.3 “一主两副”:规划在原江高镇城镇北部的江村种苗场一带构造新的行政办公与文化、商业活动的主中心区。
规划保留原有的江高和神山两个镇中心,改造建设环境,完善配套继续发挥中心的功能,作为镇区的两个副中心。
4.1.4 “两片多组团”:规划以北二环分界的南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两个城市功能相对完善的带形城镇建设片(分)区。
片区内又分别由多个(建设)组团形成,包括北部片区的居住(建设)组团、产业(建设)组团、商贸物流(建设)组团;和南部片区的物流(建设)组团、核心(建设)组团、商住(建设)组团、教育(建设)组团、产业(建设)组团、西部物流(建设)组团等。
4.1.5 南北向及东西向的若干交通干道构成本次城区扩展的主轴线和次轴线。
南北两片区由近期的相对独立发展逐步联片形成整体。
4.1.6 流经本镇中心区的流溪河是广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区和重点景观保护带,本规划各项建设项目布置和用地布局安排,尤其是旧城镇建设区和沿岸的村建设用地的功能调整和景观设计方面,将严格按“流溪河沿岸地带的水源保扩与景观规划”控制要求进行。
4.1.7 镇中心区江仁路、江同路和向南延伸的爱国路一带约有20—25公顷的建设用地范围,仍保留较浓郁的历史街区面貌和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形式。
本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化整理”街区控制。
4.1.8 江村、珠江村、塘贝村、泉溪村和何布村、茅山村、大龙头村、雄丰村、中八村、五丰村、郭塘村等村的大部分建设用地被纳入规划镇中心区范围,对未来的中心镇建设面貌和城市形象产生深刻的影响。
建议按镇中心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与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的要求,这些(中心)村再进一步做新一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1.9 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详见“土地利用规划图(总图)”和“表4—1江高镇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广州铁路北站、武广客运专线、广清高速公路、新广花路和白云五线及其相关附属用地约320公顷)。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4.2.1江高镇规划道路系统是以上层次区域(广州市)道路交通建设和道路网络系统规划为基本框架,根据本镇的发展建设实际需要,尤其是根据镇中心区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局部规划路段的走向和红线宽度进行调整。
4.2.2 规划全镇的路网规划为方格网格局。
其中分为三个层次的路网,与相对独立的各分区(组团)的类似环形道路系统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路网结构形式(见图)。
4.2.3第一层:是以高速公路及过境、交通性干道组成“五横三纵”(横向的白云六线、镇南路、北二环高速路、白云五线、南岗北路和纵向的槎神大道、广清高速路、新广花快速路)。
4.2.4第二层:以区域及镇主干道组成“五横六纵”(神山大道、塘贝北路、塘贝同-泉溪-茅山南路(暂名)、环镇西路—环镇东路—夏花三路、(旧城区中新开辟的)江滨路—爱国西路-江三路-三元路及振华路、广清高速路东辅路(又名大南路)、铁路站西线(金沙北路)、铁路站东线、旧广花路(广花四路)、江村直街等。
第二层路网与第一层路网有较直接的联系。
4.2.5第三层:以镇区次干道及支路组成,与第二层路网衔接。
4.2.6中心区旧村的道路疏通,原则上要减少拆迁量,尽量利用河涌、水塘、空地,以拓宽原有村路为主。
4.2.7参照上层次规划(广州市区道路网络规划)相应道路红线控制宽度和断面设置形式,保持其中A-A(60m)、B-B(50m)、B1-B1(40m)、C-C(30m)、D-D(26m)、E-E(20m)等6种红线宽度和6种断面形式。
各种红线宽度道路的断面形式,详见“道路交通规划图”所示。
4.2.8规划在江长路边地块另新设汽车站和公交站场各1处,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2000~3000平方米;另在东北部片区物流产业园区临广花路侧处,预留新汽车货运站用地1处,用地面积控制5000~6000平方米。
4.2.9镇中心区范围内设社会停车场14处,每处占地3000-4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7-8公顷。
4.2.10规划保持现状加油站中的4处(镇区内及边上2处),并在其中的3个增加留足加气站功能用地,可发展成为“加油加气”双料站,为中远期实现公交车辆燃气化做准备。
每个单纯加油站控制用地3000平方米,双料站控制用地4000米,共规划用地2.0公顷。
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4.3.1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临近铁路及交通干道的位置,工业区内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布置一些配套仓储用地。
4.3.2仓储用地的绿地率≥20。
4.3.3普通仓库的库址选择、总体设计应符合《商品仓库设计规范》(SBJ01-88)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