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ppt课件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ppt课件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大量蛋白尿 及摄入减少及肠道吸收障碍有关
1. 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 2. 记录进食情况评估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定期监测 血浆清蛋白,白蛋白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保持环境清洁 2. 减少探视 3. 加强营养
三.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下降、应用激 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
继发性
致病因素 毛细血管通透性↑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大量蛋白被滤出 肾小管重新收不完全 肾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脂代谢紊乱 血浆胶体渗透压 ↓ 高脂 血症 血容量↓
发病 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
ADH↑
ALD↑ 水钠潴留
利钠因子↓ 水
分转入间质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血液净化中心
教学要求
1. 掌握肾综的定义、护理诊断及措施
2. 熟悉肾综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疗
要点 3. 了解肾综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见的病理
类型
一、定义
必备条件 由各种疾病所致的以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2. 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 3. 水肿 4. 高脂血症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原发性
慢性肾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
红斑狼疮
继发性
肾淀粉样变性 等
过敏性紫癜
三、常见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 病 系膜增生性肾炎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 过敏性紫癜肾炎 糖尿病肾病 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淀粉样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骨髓瘤肾病 其它肿瘤性肾
七、治疗要点
七、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
1. 利尿消肿:限水、限钠、利尿药、血浆 2. 减少蛋白尿:ACE抑制剂控制血压 3. 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低脂饮食
七、治疗要点
1. 2. 3.
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主要治疗方法) 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药物: 环孢素:
1.病史:
八、护理评估
1. 起病及症状特点 2. 检查及治疗经过 3. 心理社会状况
水肿
四、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清蛋 白为主)
四、临床表现
2低蛋白血症
五、临床表现
3.水肿(最突出) 1.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
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 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 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五、临床表现
2.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 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3.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 ,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 积液。
3.静脉注射时应将水肿皮肤推向一侧后进针,拔针 后加强按压时间 4.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观察有无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心衰等现象
潜在并发症: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血栓形成:皮温、是否有痛感、腿围 2. 心脑血管并发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
3.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
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的指导: 1. 告知重要性 2. 加强皮肤黏膜水肿 部位的护理,减少 损伤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注意衣着柔软、宽松 2. 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压疮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营 养不良有关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营 养不良有关
十、健康指导
1. 2. 3. 4. 休息活动 饮食指导 预防感染 用药指导
十一、预后
1. 取决于病理类型 2. 有无并发症、是否复发及用药疗效
十二、思考题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区别
五、临床表现
4.高脂血症(胆固醇)
五、临床表现
5.并发症:
1. 2. 3. 4. 感染: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多见 血栓、栓塞:肾静脉血栓多见 急性肾衰:少尿、无尿,利尿剂无效 其他: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儿童发育迟 缓…….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液:24h尿蛋白定 量>3.5g(24小时尿 蛋白)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血浆清蛋白 <30/l、高脂血症。 (综合生化一)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肾功能:肌酐清除率 正常或降低 肾B超/彩超:双肾正 常或缩小 肾组织活检:确定病 理类型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防止血栓 2. 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低盐、高 维生素饮食
2.身体评估:
1. 一般状态 2. 水肿
护理评估
3.实验室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检查:
血液及尿液检查 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九、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体液过多:与清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 透压下降有关
1. 休息与活动 2. 饮食:限制水钠摄入,避免进食腌制食品、罐头 食品等含钠多食物 3. 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