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朔州的古迹

山西朔州的古迹

山西朔州的古迹
下面整理了山西朔州的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朔州名胜古迹盘点山西朔州的古迹1: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

此外还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

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

“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山西朔州的古迹2:峙峪旧石器遗址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发现了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峙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2.8万年。

峙峪遗址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石制品约15万件,还出现了比较进步的间接打制产品,如扇形石核和小石叶。

有一件石墨做成的穿孔装饰品,光滑的一面和边缘都经过磨制,摩擦痕迹很清楚,它表明远在2.8万年前,钻孔和磨制技术已在中国出现。

同时,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复合工具的诞生。

通过对峙峪遗址出土动物化石研究表明,发现在面积不大的发掘范围内有众多的马类猎获品,实为旧石器遗址之罕见,因此峙峪人又被誉为“猎马人。

峙峪人以弓箭和棍棒捕获这些草原动物,从事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最为出色的的猎马人文化。

山西旧石器晚期后一阶段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几个细石器文化之一。

它是由近20个地点构成的遗址群,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的山间盆地边缘。

因沁水县下川附近发现最为丰富,被命名为“下川文化。

据C14年代测定,距今约23000~16000年。

山西境内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除下川遗址外,还有1964年在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东岸地区发现的“薛关遗址(在蒲县薛关村昕水河右岸)、1980年发现的“柿子滩遗址(在吉县清水河畔),以及偏关县及与其
接壤的内蒙古准格尔和清水河一带的数十处地点。

它们距今时代大致相同,约13550±150年,文化面貌也基本一致,石器的加工技术和形制风格与下川文化也都有或多或少相近之处。

但是,它们出土的典型工具是各式各样的尖状器和刮削器,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修整兽皮、缝制兽皮御寒的技能。

最有价值的是,在柿子滩遗址发现了两幅山西迄今发现最早的岩画,均以赭红色赤铁矿粉末涂绘而成,一幅为裸体女性图,一幅似狩猎格斗图或舞蹈图。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了用图画形式反映生活的要求,有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

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

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

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

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

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

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在解放前和“文革当中破坏。

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

旧广武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近些年来,山西省文物局拨款设专人保护和管理,并于1984年、1991年分别对城墙、西北角马面、南城墙马面进行维修,使之更加绚丽多彩。

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朔州的古迹4:朔州老城占地63亩的崇福广场已投入使用,博物馆、鄂国公尉迟庙、戏台等三大建筑已竣工。

一期开发工程总建设面积39.49万平方米,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计已开工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3.3万平方米瓦屋面及外饰面,3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已封顶,4.7万平方米主体结构正在进行施工。

朔州老城位于市区南部,占地1435亩,四周城墙长3734米、宽25米,城内四条主街呈“井字交错相通,原有住户5千余户2万多居民。

总体布局以“四轴三环双中心展开,分六大区域。

“四轴包括东西大街、南北大街两条商业轴及“十字交汇的两条景观绿化轴;“三环即环城墙公园绿化带,城内环城马道,文昌阁为中心的环形商业步行街中街;“双中心包括以文昌阁和北门周边形成的中心商业
区,以崇福寺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展示区。

“六大区域即商贸活动区、民俗文化区、历史展示区、绿化休闲区、传统和现代特色居住区。

工程规划用地86.4公顷,其中政府公建面积6.3万平方米,开发规划用地59.29公顷,开发部分总建设面积72.25万平方米。

总投资28亿元,区政府斥资11亿元用于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风貌的恢复重建,包括崇福广场、文昌阁、南门、城墙的保护修复,古县衙、特色民居、三孔大门异地迁建等。

同时配建别墅、商铺、教育、医疗、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再现千年老城的车水马龙和商业繁荣。

猜你感兴趣:1.山西6月旅游地推荐2.山西旅游攻略3.山西恒山导游词4.2017山西清明节去哪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