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讲解
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的
模 存在的?
块 基因在哪里?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
: 基因是什么? 遗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传 与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进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化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 何变化的?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一组实验的呈现 二、两条线索的铺设 三、三个目标的实现 四、四大重难点的突破
一、一组实验的呈现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包括正反交) 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即:测交)
二、两条线索的铺设
线索一:实验流程。(时间线索,知识线索)
2、豌豆的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总结出“分离定律”
二、两条线索的铺设
线索二:实验思想。(思维线索,能力线索)
假说—演绎法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演绎推理)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三、三个目标的实现
(一)知识方面的目标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全显 全显 全显 显:隐=3:1 显:隐=1:1 全隐
三、三个目标的实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历史的足迹——长期性,合作性……
2、孟德尔的故事——兴趣,多领域合作,严谨求实,质疑的 力量,坚持的可贵……
1、历史的足迹
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19世纪中期) 萨顿(1903) 摩尔根(1909) 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们(20世纪初期) 缪勒(1927) 格里菲斯(1928) 艾弗里(1944) 赫尔希和蔡斯 (1952) 沃森和克里克(1953) 克里克(1957)
二、两条线索的铺设
线索一:实验流程。(时间线索,知识线索)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应用)
2、阐明分离定律(理解)
例
:众 多
分讲
讲一讲实验 学一学名词
总括
名
词
辨一辨所学
概念图
三、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能力方面的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 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 般 步 骤:
(1)确定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
½D ¼ DD 高茎 ¼ Dd 高茎
½d ¼ Dd 高茎 ¼ dd 矮茎
注意连:线书法写规范,比例与概棋率盘的法区别
分离定律的应用
三 类 常 见 题 型:
(1)分别由显、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问题
(2)系谱图问题
(3)动、植物的育种问题
分离定律的应用
四 种 后 代 比 例:
常见杂交类型
后代情况
豌豆花
去雄:防止自花传粉
套袋:防止异花传粉
作为母本,人工传粉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 叫做母本(♀)。
四、四大重难点的突破
难点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思考:小桶、彩球等道具分别模拟了什么?
探究:可否有其他替代实验 1、硬币 2、围棋+鞋套 3、玻璃弹珠+不透明袋子 4、……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
四、四大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三:实验材料的选择问题
豌豆别名:蜜糖豆、蜜豆、青豆,上海附近称“小寒豆” 豌豆花冠蝶形, 旗瓣色深艳丽,有紫、红、蓝、粉、自筹
色,并具斑点、斑纹,具芳香。
豌豆的特点: 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2、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豌豆花
剖面图 龙 骨 瓣 未 展
四、四大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一: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统领教 学全过程
重点二:假说演绎法——体验科学方法教育
重点三:实验材料的选择问题 难点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四大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二:假说演绎法——体验科学方法教育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演绎推理)
—— !
杂合子为显性 后代出现双亲不具备的性状,后代为隐性
(2)写出隐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3)根据上下代关系,确定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即判断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显性杂合子)
练一练:P8/2 眼色遗传、 4 羊毛色遗传
分离定律的应用
两 个 工 具:
P Dd × Dd 高茎 高茎
雄配子
F 雌配子
½D 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