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概述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概述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纯合子(纯种): 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纯合子。例如DD和dd。
杂合子(杂种): 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例如Dd。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表现型
dd 隐性纯合子 基因型
277(矮) 2.84:1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花的位置 651(叶腋) 207(茎顶) 3.14:1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人。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 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当地的教会 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 学去念书。孟德尔从1856年起开始进行他的著 名的植物育种实验。1865年他推导出了著名的 遗传学定律,他将定律用一篇论文表述出来, 并将论文呈交给布鲁恩自然历史学会。1866年 他的成果被发表在该学会学报上,题目是“植 物杂交实验”。三年后又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 第二篇论文。虽然布鲁恩自然历史学会学报不 是一家有名望的杂志,但却为主要的图书馆所 收藏。此外,孟德尔把他的论文送一份给遗传 学的主要权威卡尔·纳基里。纳基里读过论文后 给孟德尔做了答复,但却未能理解该论文的重 大意义。此后孟德尔的文章大体上被忽视了, 实际上几乎被遗忘了三十多年。
孟德尔
主要工作成就:
(1)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 (现代遗传传学确定为基因)
(2)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遗传学的三大规律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
遗传学之父
材料: 豌豆
连锁和互换规律 摩尔根 果蝇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保证了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正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母本的杂交方式 反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父本的杂交方式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正交与反交:是相 对而言的,若甲 (♀)×乙(♂) 为正交,则乙(♀) ×甲(♂)为反交
测交: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
定F1的基因型。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
①性状
遗传因子 决定 (即基因)
假说: 高茎: D、A…
矮茎: d、a…
②体细胞:
遗传因 子成对
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纯合高茎: DD
纯合矮茎: dd 杂合高茎: Dd
③配子: 遗传因子成单 D
d
小组讨论分 ④受精时: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析图解。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生物体在形成 生殖细胞---配子 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
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F2中,一部分个体显现出一个亲本的
性状,另一部分的个体显现出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这 种在后代中显现出不同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 象,叫做 性状分离。
高
×
矮
茎
茎
♀♂
正交
高 茎
♂
×
矮
茎
♀
反交
P高
×
矮
第1节
孟德尔的 豌豆杂交实验
(一)
孟德尔
孟德尔,奥国人, 天主神父。1856年开 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 豆遗传试验。1865年 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 实验》的划时代论文,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 意。直到1900年才引 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 高度重视,被誉为遗传 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 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基因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在F1
能表现出来的叫显性基因,在 F1不能表现出来的叫隐 性基因。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 d两种, 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2)豌豆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4)性状能稳定遗传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性状的形成的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和它的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 可以根据性状的差异鉴别各种生物。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人的某些相对性状
小练一下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实验结果:
1. 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 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
茎子一代所显现出来 茎
的性状
F1
高
显性性状 茎
×子一代未显现出来 的性状
F2
隐性
性状
787 高茎 277 矮茎 3 :1
P高
茎
×
矮
茎
×
F1
高
显性性状 茎
F2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比
787 高茎 277 3 :1
隐性 性状
矮茎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隐性性状 F2的比
狗的卷毛和长毛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常见的几个符号
P:亲本 ♀雌性个体(母本) ♂雄性个体(父本)
X:杂交 X 自交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1:1
F比1配成形值子单成都中存的相遗在配等传子因种子类、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配子
雄配子
D
d
D
d
DD Dd Dd dd
1
:2 : 1
高茎 3
矮茎 1
(D)
显性遗传 因子
(高茎) 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
DD 显性纯合子 Dd 杂合子
隐性遗传 因子 (d)
隐性性状 (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