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进入规制理论
13
§5-2 可竞争市场理论
一、可维持价格模型
指能使在位厂商获得非负利润,并且不鼓励新企业进入的一组 市场均衡价格。 结论: 第一、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超额利润; 第二、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产低效率和管理上 的X—无效率; 第三、市场上现存企业的总产出成本最小,否则将有新的企业 进入。
14
B再根据A的产量调整产量 产量调整为:
1 2 (1 3 8 )Q 5 16 Q
6
第三轮
QA 1 2
1 2 (1
(1
5 16
11 32
)Q
11 32
Q
QA :
1 2
1 4
Q
3 8
Q
11 32
Q
QB
)Q
21 64
Q
QB :
Q
5 16
Q
21 64
Q
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 A
16
§5-3 进入规制的问题及放松规制
三、放松规制的实施
管制俘获 规制与放松规制的根本之处在于使得社会的福利最大; 要使放松规制取得进展,引入竞争,政府必须相应的制定一些 配套规则。
四、不对称规制
从垄断到竞争的过渡性的规制方式 1、不对称规制的原因 自然垄断性的产业需要巨额投资、资产专用性强、网络性等特 点,新企业进入与在位垄断企业相比其成本较高,所以需要 不对称规制
10
§5-2 可竞争市场理论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个原 理在18世纪由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提出,经过几代经济学家 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形式优美、逻辑严密的完全竞争理论。 该理论假定:(1)市场由大量厂商构成,且厂商规模小, 是价格的接受者;(2)产品同质;(3)进入和退出完全自 由;(4)完全信息。从而证明,在这些特定的假设条件下, 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能够使一个经济体获得良好的绩效,资 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事实上,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 几乎难以完全满足。
§5-2 可竞争市场理论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进入规制
可竞争市场理论并不认为无约束的市场能自动解决一切经济问 题,也不认为所有的规制是不应该的。而是提供了一个何时 规则,何时放松规制的理论指导。 市场的“可竞争性”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市场都是可竞争 市场。一般来说,可竞争市场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 1、自由进入和退出; 2、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就跑”(hit and run)的策略; 3、与在市场中的厂商一样,潜在进入者能不受限制地获得相 同的生产技术,为同一市场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潜在进入 者不存在技术上的劣势,也不必承担额外的进入成本。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价格严重且持久地偏离成本仅在两 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发生:一个是卖者集中度足够高以至于 产生串谋;一个是新的竞争较高的进入壁垒
2
§5-1 进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进入壁垒是极具争议的概念,下面是各种观点: 1、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2、建立一项经营所需的几乎任何大的费用 3、J.贝恩:在位厂商可以长时间把产品的售价定在最小平均 成本以上,却不会引起潜在进入者进入的程度 4、斯蒂格勒:进入壁垒可以定义为一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 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潜在厂商必须负担、而在位厂商无须 负担的
11
§5-2 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在可竞争市场,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并 不像传统竞争理论认为的那样,在厂商很少的市场不起作用。 可竞争市场是指来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对市场供给者的行 为产生很大约束的市场。一个市场是可竞争的,就必定不存 在严重的进入和退出障碍,从而来自潜在进入者的潜在竞争, 能够起到与实际竞争一样的作用,将对市场现有厂商行为产 生有力的约束,保证市场效率。 因此,只要政府放松进入规制,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潜在威胁自 然会迫使产业内原有垄断企业提高效率,即使只有一个厂商, 可竞争市场仍然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率。从这个角度,可 竞争性理论修正了我们对竞争与规制问题的传统看法。
Q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B
(
1 2
1 8
1 32
1 128
)
1 3
Q
(
1 4
1 16
1 64
1 256
)
1 3
Q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1 3
Q
1 3
Q
2 3
Q
7
若寡头厂数量为m个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 量 市场总容量 1 m 1
行业均衡总产量
市场总容量
第5章 进入规制理论
本章学习的基本要求: 掌握进入壁垒的几种观点 理解可竞争市场理论 理解可维持价格的概念 掌握放松规制的主要原因
1
§5-1 进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一、进入规制的基本内涵
政府因为自然垄断的原因、或者防止过度竞争的原因、或者因 为存在不对称竞争的原因,对企业的进入做严格的限制。
二、进入壁垒与进入规制
厂商数目
1 2
价格
55 40
厂商利润
1875 750
消费者剩余
1013 1800
社会福利
2888 3300
3
4 5 6 7
33
28 25 23 21
356
174 75 15 -23
2278
2592 2813 2976 3101
3347
3288 3188 3067 2937
最终会在6个厂商进入达到均衡,但是有3个厂商时实现了社 会福利最大化。
12
§5-2 可竞争市场理论
在寡头市场,甚至是独家垄断市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 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压力会迫 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这个条件就解答了政府何时向一个产业引入竞争,何时管制, 才能达到社会福利最优。 潜在的进入者的威胁,使得在位厂商定价时要充分考虑,这个 价格就是可维持的价格。
15
§5-3 进入规制的问题及放松规制
二、放松规制的原因分析
1、政府规制的膨胀引发了“搭便车”与“寻租”的泛滥,而 又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规制职能的膨胀; 2、政府规制的膨胀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规制过多使政府组织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4、政府规制需要成本,而使政府的负担加重; 5、有碍管理的公正性。
17
§5-3 进入规制的问题及放松规制
2、不对称规制的内容 在位厂商必须提供互联互通服务 实行有利于新进入厂商的资费政策,包括接入价格 适当对在位厂商进行控制 新进入厂商暂时不承担普遍服务义务 允许新进入厂商采取比在位厂商更灵活的价格政策
18
D
P1
P2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轮: A厂商先进入市场 产量定为市场容量的1/2 B厂商后进入市场 Q Q 产量定为所剩市场容量的1/2 即总市场容量的1/4
dB
MRd
MRD Q1
O
Q2
第一轮
5
P P P
P
D
dA
D
dB
Q3
O
Q4
Q
Q
O
Q5
Q
Q
第二轮 A根据B的产量调整产量 产量调整为:
1 2 (1 1 4 )Q 3 8 Q
m m 1
8
§5-1 进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一个具体的古诺模型 市场需求曲线:D(P)=100-P 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C(Q)=10Q 市场进入成本150(主要为广告和购建设备) 给出一定的厂商数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均衡需求量、价格、 厂商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
9
§5-1 进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3
§5-1 进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三、沉没成本与进入规制
指沉没在进入者而不是在位企业身上的成本,主要是指不可重 新使用的、市场特殊化的成本。
四、进入规制的效应分析
一个具体的古诺模型 首先回顾下古诺模型
4
二、古诺模型 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样的产品,C=0
假定
P P
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两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曲线 两厂商都根据对方的产量来确定自己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