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历史》一书的评价1、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叙述体的先河;2、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3、为后世树立了客观求实治史的榜样;4、重视道德垂训,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显示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5、浓厚的宿命论、天命观色彩;6、疏于考证。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贡献。

史学思想:①对早期史学活动进行理性总结;②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③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

贡献:①首创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②首创社会文化史的编史传统;③提出求真存疑的治史方法;④写史注重平等的民族观,论述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历史;⑤治史视野比较宽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①体例上:编年与叙事相结合。

②方法上:受智者学派的影响,表现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理性分析精神和运用修辞手法。

1/4的篇幅是演说辞。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贡献史学史想:在对史学的思考上,1.历史学的功用,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

2.客观主义,修昔底德重视第一手资料,注重证据的批评,实事求是,被奉为客观主义的鼻祖,尽管他的历史书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客观真实。

在对历史的思考上,1.人本史观:修昔底德受到当时的智者学派的影响,基本上排除了天命观,肯定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在对人的理解上,他是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分析和理解历史发展。

2.对历史原因的探求,修昔底德对于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3.经济因素重要性,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兴衰治乱中的作用。

史学贡献:希腊史学在修昔底德那里,形成了一个从神到人的过渡。

开创政治史、军事史模式。

1、可贵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特重视人的地位,极少出现神鬼现象,他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2、富于理性的批判态度(科学的理性态度)特别乐于探究事物的原因结果,并尝试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运动。

他是古代西方第一位把经济因素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因之一的历史家。

3、歌颂民主和法治精神,为西方政治道德传统观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特别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和二手材料的考订,为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兰克所继承。

修昔底德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历史学家。

5、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

6、严谨而富于激情的文笔,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历史叙述传统,夹杂演说词,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的比较。

①修昔底德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政治态度等方面,较之希罗多德要大大前进一步。

希罗多德追求博大宏伟与无所不包,不免使此书杂有不少奇闻轶事;而修昔底德剔除了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并把荒诞的传闻之类的东西摒弃在历史之外,一扫过去那种虚构与现实,传闻与真实不分的情况,给后人留下一种信而有证的感觉,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可以称之为信史。

②希罗多德有首创历史叙述体之功,但还不够完善,枝蔓丛生而时常游离于主题之外,缺少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而修昔底德使历史叙述体更趋严密,所述史事紧扣主题,绝无迂回曲折之感,显示出一种完美和谐的整体感和连续性。

③希罗多德的考订与批判精神也不急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所叙述的历史批判原则中不点名地批评了希罗多德。

④在历史观方面,修昔底德泽比希罗多德更胜一筹,他把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运用于史学的研究之中,否定了天象与人事之间的神秘关系,摒弃超自然因素的作用,力图揭示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发展了希罗多德还处于稚拙状态中的人本观念,使古希腊史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⑤希罗多德所使用的历史一词,其原生义是探究,而修昔底德则将自己的历史写作归为记述;⑥希罗多德的风格是荷马式的,而修昔底德的风格是辩论式的;⑦希罗多德的写作目的是讲述听到的事情,而修昔底德是为了垂诸永远的目标。

修辞学派的特点注重炼字造句,只求文字之动人,而不关心史事之正确,力求把历史著作写得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性。

在历史编纂中,它过分强调修辞常常导致因词误义,有悖于史学的严谨作风和求真精神。

撒路斯提乌斯著史特点:(1)其史著堪称信史,资料来源是官方和自己收集的史料。

历史真实和文字描述处理得较为得当,凡是引用著作的都标明出处;(2)著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的,写的都是当代史,描写了共和制的腐败,元首的堕落,预示共和国的瓦解。

(3)比较善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文风古朴,善于运用古辞,是研究共和国末期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塔西佗的史学思想。

(1)对历史学的认识:①特别重视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普希金赞誉他为“惩罚暴君的辫子”,在启蒙时代和法国大革命时代备受推崇。

②想以一种超自然的客观态度来完成历史记述,而不掺杂任何个人主观认识偏见。

但由于其强烈的情感,其作品并未实现“不忿不偏”的写作初衷,个别论断出于片面。

(2)对历史的认识:①循环论思想,“万事万物,不管是道德的变迁还是季节的变迁,都存在着一种循环往复”。

②强烈的旧贵族共和情绪,反暴政、颂共和、恨暴君。

评价塔西佗的史学思想:1.塔西佗在史实方面虽然有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但大抵可信。

他的问题是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选择史料,比如,他笔下的提比略是残酷、淫虐、罪行累累的魔王,但实际上提比略却是罗马史上出色的统治者之一。

2.塔西佗的分析能力很强,他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分析十分深入;3.叙述上使用演说家的方法,将叙事变成对话;4.讽刺技巧也很高超;5.笔锋尖锐无比,体现出一位文学天才的素质。

塔西佗的史学地位答: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1)塔西佗在西方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塔西佗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

(3)塔西佗的著作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4)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这是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

波里比阿的史学思想1、对历史学的认识上,①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②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③史学家应探究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原因的认识不是为了求得规律,而是理解自己的命运。

2、对历史的认识上,柯林伍德的评论:“在波里比乌斯看来,罗马的历史是从罗马已经充分形成、成熟并准备进行她的征服使命而开始的。

对波里比乌斯来说,给定的、现成的民族精神乃是历史的〔基层〕,是成其为一切变化的基础之不变的本质。

”3、史学方法,①通史的眼光: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②明确指出历史学的两个任务——记录真相和作出解释。

③对历史学家提出三个要求:研读史料、地理知识和政治经验。

简述西方古典史学的特点和缺陷。

特点:①求真探索精神,试图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这是西方古典史学的核心;②人文主义理念,西方文明的出发点是人,史学亦然;早在西方上古的一些神话传说中就不发有先民对人的问题的思考。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希腊罗马史学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特征之一是人文主义。

③宽宏的历史眼光,在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史学家那里这种宽宏的眼光有着充分的反映,尤其在那些撰述世界史或通史体例的史学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④注重历史对历史的借鉴作用,古典时代史学家都注重史学的垂询作用,指出历史应当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⑤重视史著的表达与史家的修养,指出史家应具有卓越的编史才能;缺陷:倒退的、循环的历史观念循环史观;具有天命论思想。

早期教会史学兴起的原因。

①为了教导信徒;②为了与异教徒辩论。

③沟通基督教与古典传统。

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①在历史时间观念上:他明确了历史从创世纪开始结束于末日审判,确立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框架;②在历史发展的观念上:他以黑暗的地上之城和光明的上帝之城为主线,提出了若干种历史的分辨方法,是历史分期的观念开始深入史学,也提出了一个与古典时代流行的循环史观不同的前进的历史发展观;③在史学性质与目的方面,奥古斯丁虽然没有从事史学创作,但他的影响使他的史学目的被后来的教会史学家分为信条,确立了以后史学服务于神学,历史学为传教服务的观念;中世纪史学的特点①历史观:神本主义取代人本主义;直线进步观取代循环史观;基督教的普世史观。

②历史方法上:圣经是判断一切事实正误的标准;历史分期;基督教纪年;年代记和编年史是主要形式;拜占庭对古典史学传统的保留。

③史学社会功能:精神世界的统一;文化教育。

如何评价中世纪史学。

消极:①从历史著述目的来看,大部分中世纪历史学家们的写作只是为了证明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符合上帝的安排,都发生在上帝的意志范围之内,历史写作是一种宗教行为;②从历史著述内容来看,史料的选取偏向于能够证明基督精神的材料,有时甚至不惜篡改、编造;③从历史著述方法来看,按年代顺序的简单编排与罗列。

积极:①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一种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

②基督教史学蕴涵着目的论,是一种目的论史学,而目的优于起源便使得进步史观的出现。

③基督教史学关注历史的连续性,采取历史分期方式。

④中世纪史学实现其社会功能,它对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宗教化理解符合信仰时代的要求;它为社会树立了虔信的典范,并作为社会伦理准则的化身,不仅为个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伦理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中世纪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文主义史学的主要特征。

a.在历史观方面,开始同神学史观决裂;b.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c.崇尚古典文化d.殖民地研究成为时尚;e.具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f.从地域上而言,从意大利发展到欧洲西北部;简述马基雅维利的史学思想在历史观方面,主要是天命与人本的混合观。

在史学观方面,①人本主义史学观:从世俗政治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演进,摒弃神学色彩。

②功利主义史学观:强调史学为政治统治服务。

③历史研究要寻找历史规律,要从人类活动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背后探求其共同的动机,从而找出一条普遍的规律来。

他从古罗马和意大利的历史中发现“由治到乱,然后又由乱到治”的规律,其根源在于人性恶与堕落的必然。

认识到这一规律才能破解这一循环难题。

如何评价人文主义史学优点:a.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复苏,抛弃了基督教史学的神学史观;b.强调历史研究和现实政治相结合;c.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出现了真正的古代史研究;d.疑古精神的发展与文献校勘学的兴起;e.历史传记体空前盛行;缺点:a.尚未树立真正的历史进步观念;b.对史学性质与功能的人士还比较肤浅;波丹的史学思想(1)史学观:①历史学的价值:波丹对历史之效用的看法继承了西塞罗“历史乃生活之师”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