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古罗马学家。
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
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
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
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
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
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
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
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
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
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
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小亚细亚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新史学:20世纪初萌动、五六十年代发展,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首倡于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美国学者鲁宾逊等人。
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新文化史学:20世纪五十年代一次转折,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和发展,新文化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批判。
重点转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历史。
90年代更强调要研究个性、独特性和突发事件。
全球史观: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提出。
思想源于1955年《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主要观点:一要公正地对待与评价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明,抛弃了西欧中心论的成见与偏私。
二重构世界历史,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国别汇编的世界史框架结构。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百科全书》中形成的派别。
主编狄德罗。
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无知是人类大敌。
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近代欧洲国家较早的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
著述其影响相当广泛,《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基佐:政治史学派中的年长者,最具史学成就的代表人物,对社会结构和政体演变有浓厚兴趣,重要著作是《1640年英国革命史》。
发展了梯也尔的阶级斗争学说,指出引起阶级斗争的最终根基在于人们之间的财产关系,他的《欧洲文明史》体现出总体史官的进展。
米涅:法国史学家。
发表《法国革命史》成名。
强调革命必然性,用阶级利益冲突说明政治集团和派别斗争,认为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政都是法国阶级斗争必然结果,预言复辟王朝将为资产阶级政权代替。
创办《国民报》进行反政府活动,选入法国科学院后专心从事欧洲史研究,对档案整理作出重要贡献。
梯也尔:法国政治家,史学家,运用阶级斗争学说来分析各种斗争政治的形成和演变,事件之间的逻辑连贯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恰当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希罗多德史学思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著有《历史》治史视野宽广,明确提出治史基本任务和目的,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说明因果联系。
治史观念,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人是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自创历史叙述体,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天命论和人本思想的混合。
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上最先使用批判方法。
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
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马基雅维里史学成就:意大利历史学家,作品有《君主论》.《论李维》.《佛罗伦萨史》以性恶论为指导,为政治服务,将政治与历史相结合。
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主张君主应该阅读历史,以史为鉴。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不以上帝的意志,而以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发展变化。
对教会持批判态度,人分为选民和群氓。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内容:1.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感道德风俗宗教及法律会发生巨大影响。
2.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是民族政治制度之间也有密切的依赖关系。
3.认为一个国家疆域大小,也同国家政治制度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君主治理,大国宜于有专制君主治理。
评价:错误的。
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
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但他的理论在当时仍有进步意义,在神学笼罩的时代,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神学的进步作用,这在人类探讨社会历史问题方面又向科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一历史观点不但影响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形成,也不乏积极意义。
奎恰迪尼史学思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著有《佛罗伦萨史》和《意大利史》。
将意大利看成一个整体,是前所未有的眼光。
《意大利史》是其晚年作品,写作的政治目的在于意大利城市史熔于一炉,来唤醒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觉醒。
意大利史第一次打破了地域界限,将意大利所有城邦纳入整体叙述。
广泛收集资料,做到让史料说话,作品史料价值高。
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代表:迈克尔,穆勒,斯宾塞。
特点:历史研究目的:注重对历史规律的探索。
史学方法上:引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社会整体。
重视对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强调实证研究。
注重精神文化史。
影响:将自然科学所带来的乐观气息注入历史学中,并在历史研究中引入自然科学的视角与方法,大大促进史学的科学性,在历史学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
代表:兰克。
(1)强调史料高于一切,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2)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3)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带有宗教神秘主义。
代表:《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等浪漫主义学派:时间: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德《人类历史哲学思想》特点:1.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2.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3.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
影响:促进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促进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促进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评价: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理想化;注重写民族史与国别史;抒发个人情怀,注重对历史发展的具体描述,不再追求统一理性原则,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个别的独特性质。
美国历史学派: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代表:柏林顿,彼尔德。
特点:实用性:1.史学理论的构建与具体历史研究相结合。
2.注重历史研究的现实效用。
多元性: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历史学家的研究不断转化。
国际性:国际化的趋势与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与欧洲非洲亚洲进行历史交流。
试述美国边疆学派:边疆学派使美国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是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学派。
创始人特纳,代表作《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论述了边疆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边疆假说。
摆脱当时统治史坛的“欧来说”。
特点:摒弃了美国受欧洲影响的传统历史观,使美国史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反对传统政治史观,注重历史研究的多角度,拓展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新领域。
强调历史实用性。
强调历史研究方法上的革新,主张采用多种学科提供方法。
汤因比文化形态学:二十世纪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传世之作《历史研究》特点:提出历史研究基本单位,提出以文明为单位,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将文明数量扩大。
研究方法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
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文明的生成过程归结为这个社会内的自决能力不断增长。
文明衰落的原因是自决能力的丧失。
影响: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试论述西方古典史学:1.求真探索的精神: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确立了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为西方近现代是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