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上课时间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昔有宋人,夜不能寐。
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 ,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省略不翻。
真题精讲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
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课堂练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
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 )() 2.冀.罪止于身.( )()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知识总结
1、什么叫文言文
2、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3、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时,要灵活运用“五字真言”,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句语境,确定满足“信达雅”标准的译文。
【注意】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掌握上述的几个要点之外,还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另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的去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课后作业
(一)二人并走○1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2)有老姥○3遇劫于路,唱贼○4,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错黑,莫知其孰是○5,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6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字词注释】
○1选自《晋书》。
并走:一起跑。
走: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
○2前秦苻融为冀州牧:前秦苻。
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
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
牧,州的行政长官。
○3姥(mù):年长的妇人。
○4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5孰是:哪一个是(贼)。
○6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
1.解释下列加点为的词语。
1)莫.知其孰是.莫.是2)此易.知耳易
3)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善
2.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1)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
2)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
3)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3.苻融审断这个案件,表现了他的特点。
4.苻融断案时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无闻也()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